•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天涯仍未远 华山依常在

  在华阴的实践之路就此告一段落,回望山脚下的村落,别是一般喜悦在心头。看着自己拍摄的一张张照片,撰写的一篇篇稿件,心中又不免有些惊喜与骄傲。从开始只会煮泡面、简单做饭,到如今可以煎炒烹炸;从开始对新闻稿撰写一无所知,到如今可以较快地完成高质量稿件;从开始访谈村民时的紧张局促,到如今可以从容自如地交流,这些都是半个月时间带给我的成长与进步。

  2022年8月15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华阴“青聚华阴,共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华山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我曾逆光而行,但最终向光而生,我不断地在错误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锻炼与磨砺自己,这就是“三下乡”带给我的快乐与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村民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欧文杰 供图

  是否定,是自卑 

  实践期间,我待过后勤组、去过稿件组、跑过调研组,这三个身份对我而言都充满着未知的考验。后勤组要管理一天的伙食采买制作,对于我这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稿件组要负责每天新闻稿的撰写,对于我这种粗疏自知的人而言,无疑是干枯的灵魂;调研组要深入村庄挨家访谈,对于我这种沉默寡言的人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在三项任务中,最为棘手的还是调研组的工作。面对村民,我作为采访员会不由自主地紧张,担心因为自己的失误而让访谈气氛尴尬,让村民感到不适。加之我对陕西方言一窍不通,越听越困难,甚至差点崩溃。在正式访谈过程中,村民的回答都是口语,部分内容也会缺乏逻辑,我们需要根据访谈内容将村民的回答进行整合修改,使最后的记录更加书面简洁、具有逻辑。但是由于自己的不谨慎和概括整合能力缺乏,一篇访谈记录要进行多次返工,对几千个文字进行细节性的打磨也让我感觉自己如同鸡肋,降低自己的工作热情,有时还会面临工作量的提升。在不断的磕绊与碰壁中,我的自信心逐渐下降,开始自我否定,阴暗的角落里,压抑于内心的自卑日渐萌芽。

  是肯定,是自信 

  “当我在追光,我与光同行。”很庆幸自己在一蹶不振之时受到了来自老师和队员们的加油打劲,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及时吸取经验,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访谈村民时我不再是全程紧绷的状态,而是能够自如地与村民交流,面对临时问题的增减也能够有较好的临场发挥。至于文案工作,我发现新闻稿等文案都有统一的模板格式,只是针对不同村镇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当你完成几次文案工作后就会摸清一定的套路、编写流程。所以,中后期的文案工作对我来说就相对轻松了很多,我在撰写文案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华阴的实践历程让我和其他队员都得到较大的自我提升,提升了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水平,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撰写稿件更加得心应手,做饭水准也水涨船高。除此之外,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在与这么多最可爱的人民群众接触之后,他们的行为、品质、态度都让我受益匪浅:有扎根乡土、勇担重任的驻村书记;有务实笃行、坚守一线的基层干部;有用心生活、脚踏实地的农民。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优秀品质值得我去敬佩,去学习,也给我未来的人生指明方向。阴暗的角落最终洒满了光,自卑的萌芽也最终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自信与成功之花正在向阳而生。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欧文杰 供图

  是结束,是开始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实践开始时,我总希望快进到实践结束,而结束之时又想重新开始。很幸运也很感谢能在这个夏天遇见华阴,遇见华阴的每一个人,大家志同道合,为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一起收获。

  正如华阴的口号所说;“青聚华阴,共助振兴”,当身边的同学、家人、老师看到我朋友圈的实践推送会去评论、去了解时,当群众面对我们这些年轻面孔眼里闪过一束光时,我相信我们实践的意义已经达到。

  投身服务社会与国家的实践,将志愿服务精神接续传递;从平凡却优秀的群众的视角诠释一个人对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以坚强的民族精神挺起国人的民族脊梁;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与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情感,自平凡处显真章,带给我们每个人掷地有声的心灵冲击。而我也会继续努力,相信将来的我也能从听故事的人成为讲故事的人,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画卷绘就出彩的一笔,续写乡村振兴的“长大—华山”故事新篇章

  华山的故事还将继续进行下去,长大—华山的诗篇永无终章。(通讯员 牛丙成)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