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以为,当我踏上这片土地,当我迈入儿童之家的大门,支教的故事就此展开。
后来,我发现,当我选择去拥抱世间的爱意,致敬世间的善良,支教的故事才拉开序幕。
支教,是一场名为爱的童话。在这里,困难被克服,希望被点燃,枯木逢春,冰消雪融。
故事的开端是利群书店的老板。她半卖半送,我半买半拿,是她对留守儿童的关心解决了我们经费紧张的问题,绘有华大风景的明信片承载着大学梦的祝福,“华中师范大学”的墨印散发着知识的隽永,从湖北到云南,从武汉到砚山,爱向此处聚集。
故事的幕后是田媛老师。资金支持、评课指导、出征送行,是她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推动了我们支教的帆舟,调查问卷的反复修改、拟定是治学的态度,走访调研的密切关注是对教育的热枕。“你们是我的骄傲!”她挥手送别我们,可是,成为你的骄傲这件事情本身也让我骄傲不已啊!
故事的群演是将目光聚集在启航公益的老师、志愿者、慈善家们……一捆捆图书丰富知识、一床床被单携带温暖、一张张桌椅组成课堂、陆陆续续送来的电风扇送来清凉。儿童之家的长辈们就是这些守护者,他们为这些生长在贫瘠的土壤里幼苗除草施肥,他们为这些暴露在烈阳暴雨下的花朵遮风挡雨,爱与敬意是他们应得的感激。然而,这远远不够,高吟赞歌并非真正的高尚,直指远方标杆永远是行动。文山,我来了,带着武汉热烈的期盼和爱意,穿梭在飞机场、高铁站、地铁站、客车站之间,来和这里的温暖和善意汇合。正如涓涓细流汇聚大海,点点善意也将星河,点亮无尽长夜,照亮荒原沙漠!
支教,是一场以爱之名的教育。在这里,偏见被消灭,恶习被纠正,阴霾四散,童心无邪。
图为实践队进行活动签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杜佳苡 摄
孩子的世界往往干净、通达,现实世界的复杂和偏见映射到孩子身上,产生了一个个问题。从大声叫嚷拒绝拉丁舞不做娘炮到尊重每一个人的爱好,从谈到“消化吸收”这些生理知识的反感、厌恶到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从认为孤儿是特殊的到孤儿是弱势的、需要关爱的,这些孩子每一次认知的转变都并非是一场思想鸿沟的跨越,而是在一次次温柔地追问和深究下的小小选择。并非因为孩子可爱,所以我们选择相信,而是我们相信,所以孩子可爱。
图为实践队在给孩子们上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杜佳苡 摄
在教育的这一方净土之上,孩子重返无邪,我们洗净铅华。在这里,我们不仅是老师,还是大孩子。胖达孤独求败,乒乓球女王实至名归,乔治在“一二三木头人”中重返童年,那我呢?当一个小孩子围着我转圈圈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纯粹的喜欢。
图为孩子们在打乒乓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杜佳苡 摄
教育是一场名为爱的战斗。现实中的不幸和悲伤笼罩在内心深处,极乐净土仅存这小小的四方之地,离开校门,也许就是另一个世界。他会以怎样的心情回到空寂的家?他会相信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好哥哥吗?他该如何面对父母下一次的争吵?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无论他在每一个岔口他都会做出选择,他会长大。那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需要帮助,我们这些支教老师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我还知道,不止一个这样的他需要帮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想到这里,我对田媛老师的敬意与爱意更为深厚。这不仅是场战斗,还是一场持久战,我乐意此次做一个小小的螺丝钉。
爱意四起,冰终消霜终融。(通讯员 杜佳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