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古物蕴古韵,诗意传千年

  含情未吐,余韵脉脉。走在阆中古城的石板路上,四面青旗飞舞,白墙红砖下,我和西华师范大学阆苑寻“影”团队跟随着远方的风铃来到了一家杂货铺。店铺门前数不清的风铃、福铃,间或有一二狰狞的黄铜门锁,都密密地用红绳串了起来。远远望去,各色的门锁铃铛已经构成了天然的帘幕,似乎要把烈阳和外在世界挡住,为店铺开辟出一个古朴的遗世独立的空间。日与影的弧度的分割,传统工艺和现代文明的结合,陈家杂货铺用自己的方式将黄铜匠人的手艺与情怀代代相传。

图为陈家杂货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倪昕奕 摄

  “东西虽小,一颗可以用百年!”当提到黄铜工艺时,陈老先生热情地向我们展示了固定木门和墙壁的大钉。钉子足有十厘米长,老先生说:他的手艺从不掺假,黄铜冶炼绝不加铁,百年都不会朽坏。身旁飘来一个声音:“诶,现在卖这个可不容易,又挣不了多少钱,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老先生将铃铛凑到耳边,轻轻地晃了起来,“因为我热爱这个工艺,这种生活。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做黄铜物件了,我已经干了一辈子,并且还将继续做下去。”他微微眯起眼,流露出的是怡然和享受。

  看着璀璨如金的黄铜色彩,我想,只有真材实料的铜水和从始而终的情感注入,黄铜匠人才能专心冶炼,黄铜工艺才能深受欢迎。赚不赚钱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内心热爱,心怀传承,传统技艺就能远离铜臭。记得老农人六安爷在土地被工厂占领的前一夜还在耕种:“我不是锄地,是过瘾。”锄头翻飞,对黄土地的感恩印刻在每一位种植者的灵魂;铁水涌动,对传统技艺的热爱融入每一个手工艺者的血脉。有没有阻碍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用功用心就能做好,喜爱就能坚持。家人的反对,金钱的诱惑,传承的压力都会化作烟云,随着滚落的汗水蒸发。不惧困难,心怀喜爱,就能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大浪淘沙,真金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木心说过:“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我透过铜锁,了解了一代匠人。陈老先生带给我的不仅是每一位传统匠人对工作的真诚和用心,更是追求自己喜爱的生活,和坚持下去,不惧风雨的人生真理。

图为陈老先生向实践团成员讲解黄铜工艺和用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倪昕奕 摄

  分别时,老先生一句“我可能两眼一闭就睡着了。你们要好好读书啊,一定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不禁热泪盈眶。陈老先生的杂货铺会一直开下去吗?在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无人、摇摇欲坠的大前提下,还有谁会记得这家承载了几代匠人心血的小小杂货铺?铜锁和铃铛织成的“一帘幽梦”会不会徜徉在更多人的心里?我们的下一代还会走着阆中古城的青石板,在不经意间邂逅这家小店吗?是否还会有一个老先生悠悠地扇着蒲扇,坚守着热爱和专注的生活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该因地域的阻隔所沉寂,被时代发展的洪流所裹挟,而是应该被更多人铭记和传承。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过去大的狮头锁是宅门标配,现在小如手指头的是化妆盒、福禄锁,我不希望未来某天听说“铜锁,是过去的物件,今天已经失传”。密码锁、指纹锁等数字化发展固然好,可也别忘了那古老的一角,黄铜门锁在默默地坚守……

  路过了独自彷徨在悠长雨巷的油纸伞,看过了“黄四娘家花满蹊”的盎然春意,告别阆中古城,最让我不舍的还是那家小小的陈家杂货铺。我真诚地希望如陈老先生般的手艺人对传统工艺的喜爱并坚持的生活哲学能被更多人了解,由衷地相信一代匠人的精益和专注工匠精神能被更多人传承。我们一直走在坚守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上。

  听,远方又传来清越铃声……(通讯员 倪昕奕)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