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夏日青禾记,一曲终别离

  这个盛夏,伴着蝉鸣,迎着艳阳,怀着满心的希望与憧憬,我们相聚在一起,于7月9日奔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苦竹乡油铺街村,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调研”的创新实践活动。

  加入华中师范大学青禾实践队,于山水间和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将教育的火种播撒,是在我初次了解青禾后便拥有的梦想。于是,在背起行囊,踏上旅途之际,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还记得初次踏上油铺街村土地的那一刻,蝉鸣声阵阵,麦香气袭来,路途遥遥带来的疲惫之感在一瞬间被抚平。可是,初见的喜悦还没持续多久就被现实的残酷打败,闷热的房间,时不时会落到床上的虫子似乎都暗示着这趟旅途的不平静。

  身为宣传组的一员,我的任务是记录支教活动的点点滴滴。几十平米的空间挤满了从幼儿园到初中来自不同年级的小孩子,他们淳朴干净不含任何杂质。初见时,他们乖巧羞涩,支教组的小老师们为打破尴尬的气氛,带孩子们玩起了破冰小游戏,以《孤勇者》开场与孩子们成功对上“暗号”,我们唱着:“去吗?去啊!以最卑微的梦;战吗?战啊!以最孤高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他们中的大多数父母都不在身边,虽然寂寞,却从不悲观,听着他们激昂的歌声,感动油然而生。渐渐的,心与心的距离随着悉心的交流逐渐拉近,孩子们的脸上终于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按耐不住内心的骄傲,我开始用相机捕捉他们稚嫩的脸庞,从他们澄澈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一种力量在心头逐渐加重。

图为孩子们完成手工作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雨 摄

  开始上课时,由于年龄跨度较大,支教组的小老师们只能连夜修改教案,努力让来这里的孩子们学有所获,“小嘴巴,闭起来;小眼睛,看老师。”一声令下,为期一周的支教课程正式拉开序幕,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跟随着支教组,记录着小老师们认真讲课的身影,记录着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求知目光,记录着孩子们完成手工作业时骄傲的笑脸……

  从普通话教学到英语小课堂,从趣味篮球赛到朗读比赛,从趣味手工课堂到垃圾分类、森林防火等科普小课堂,小老师们建立起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学机制,孩子们沉浸其中,眼神总是跟随着老师,不肯放过一个知识点。与孩子们一起上课的时光,总是充满欢乐,古灵精怪的他们时不时就会问出奇奇怪怪的问题,让在场的我们忍俊不禁,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好像能看到曾经的自己,那样纯粹又灿烂。

  随着支教活动的深入进行,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支教组决定进行家访,身为宣传的我便跟着他们沿途记录。记得当时有一个孩子的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奶奶见我们进去,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得知我们是来进行家访的,她弓着背眼睛红红的急忙打扫屋子,想让我们坐下,而后又端来水,她用不是很熟练的普通话说道她真的很感谢我们愿意来支教,或许是不知该如何表达感谢,她只紧紧握着我们的手一直点头。记得那是我们离开后走了很远的路,不经意间回头,发现她还在门口看着我们离开的方向。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鼻头开始变酸,眼泪终于湿润了眼眶,这一刻我明白了原来这就是这次活动的意义。走在田间地头、和大爷大妈唠唠家常,和叔叔婶婶做个采访,那些日子总是在我的记忆深处闪着别样的光。

图为青禾实践队队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一慧 摄

  离开油铺街村已经一周有余,记忆中的那片天空依旧湛蓝,繁星点点的夜幕依旧浪漫,孩子们的笑脸依旧灿烂,那些人那些事回想起来依旧感动。永远记得要走的那天,孩子们不舍的神情和桌子上留给我们的纸条;永远记得听不懂方言时,村民总会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回答我们的问题;永远记得天气燥热时,热心的餐厅阿姨备在餐桌上的冰西瓜;永远记得写不出稿子时,同伴悉心的安慰和递过来的冰棍儿……下乡支教调研的时间纯粹又浪漫,在那里,我爱上了在黄昏中漫步,爱上了于蝉鸣中静思,虽然忙碌却看得见意义和价值,未来,我将带着这段美好的记忆,其探索更为广阔的生命长河。(通讯员 王婧桦)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