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暖风吹拂,吹拂进了一群有梦的青年人心间,想要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22年7月1日,我跟随闽江学院暖风行动赤门分队一起来到福建省南平市赤门乡赤门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十五天的支教生活。清风拂过山岗,伴着灼热的盛夏将在赤门乡的记忆烙印在了心间,十五天的时光,杂糅着幸运、疲惫、苦涩以及快乐,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明白,山有顶峰,海有彼岸,一切终有回甘。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时,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我和赤门乡的故事便是这样开始,我坚定初心进行暖风支教面试,很幸运被选中成为暖风行动赤门分队的一员,来到赤门乡与他们相遇,而故事的最后是在橘红色的日落下,我们相拥而泣挥挥手告别。支教是一段故事,故事里的我们心怀热忱,忠于奋斗,马不停蹄的追逐自己热爱的风景。
风过留声,燕过留痕,忆起在赤门乡的日子,那里的时光最是无声,即便有着数不清的夜晚伴着沉睡的月色而归,可时间总是那样的快。初到赤门中心小学时,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炊烟下的小小村落,淳朴善良的村民 ,孩子们童真的笑颜都让我动力满满。日夜的备课即使疲惫,却让人倍感满足,那种力量是你发自内心觉得自己的行为真的有所为。想起父母曾经希望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曾经我认为主要是安稳,但在自己亲身体验后深刻感受到老师真的是一个伟大的职业,那是一群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的人用心培育着祖国的未来,虽然他们也并不轻松。常被那些放弃华丽的城市、走进乡村大山的有为青年感动,他们或许满日疲惫,却将一批一批的少年送出了大山并反哺着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所以,你问我为什么要支教,又为什么来到这里,我想,可能真的是因为想当这样的英雄吧,渴望改变一个孩子,渴望成为一股力量,那种真的有作为的力量。
图为队员正在上普法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孟锐 摄
迈上三尺讲台,我明白这已不再是幼时支起一块黑板就可以开始的课堂,它意味着我将用专业的知识为孩子们带去启迪,也意味我将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十五天的短暂支教经历,我遇上了各种性格鲜明的孩子,他们有的好学肯问,有的活泼顽皮,有的内心封闭,而我作为他们的老师在讲好我的课堂之余,还面临着他们发给我的各种各样的“挑战”。可不管是怎么制止都安静不下来的课堂,还是看似不怀好意的问题,那些曾因孩子们不听话带给我的苦涩情绪,都在我一次次的自我调节下化为更加坚定自己来到此处的目的,正如村上春树所说的那样:“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这里的孩子内心始终心怀善意,而不正确的外在表现,正是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去改善。年少的他们生于山间,外出奔波操劳的父母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其中的一员,因此他们习惯用坚硬的外壳将自己包裹。我也曾为此感到无力,常望着蔚蓝的天空思索怎样改变他们,可又不得不被现实打败,我只是我啊,我的力量简直太弱小,可转瞬一想,每个孩子都需要关爱,每个孩子是尚未打磨的珍珠,我们都应视若珍宝即使我们如此微弱,却也能够成为照耀他们的一束微光。支教尽管前路漫漫,可苦难是花开的伏笔,冬天要为春天作序。
图为队员课间与孩子们一同玩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孟锐 摄
离开赤门的土地,回到生我养我的城市。朋友也曾问我支教让我收获了什么,思索过后,我答道:“感悟大于收获,与其说收获不如说我感悟到了乡村的力量,孩子们的纯真,自己的微不足道和乡村需要更多的青年力量,那些炽热的青年力量”是啊,乡村,需要青年,而我们正年轻,我们应该有奔赴远方的理想和不退却的热情。
支教是希望,是一条有意义需要吃苦耐劳的路途,而无论前方的路如何,我们都要向着光的光的方向与孩子们携手前进,保持热爱,奔赴山海。(通讯员 张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