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杭师学子走进茶韵之乡,共赴寻茶之旅

  “萧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这是北宋诗人范仲淹为鸠坑茶写的诗句。中国是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宋人的雅趣生活也使得茶文化在宋朝进入了兴盛时期,为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2023年8月5日,作为杭师大人文学院“追寻宋韵”小分队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在余杭鸬鸟镇与杭州图书馆合作举办的《茶韵之乡:春山半是茶》宋韵课程,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次宋韵文化和茶文化弘扬之旅,更给自己带来了一份宝贵的人生感悟。

  在筹备此次活动前,我们团队就倍感紧张。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停留在纸面工作的实践内容,而是真正要面向一群孩子们的文化普及活动。活动方案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设计,具体分工的落实……每一环节都需要我们整个宋韵团队协作配合、共同努力。为了在优化课程内容前能对宋代茶文化有准确的认识,团队内也多次展开会议整合我们收集来的资料,从浙茶文化的历史脉络,到宋代茶文化特色,独特的茶艺、茶类和品茶仪式,再到背后的宋代茶具文物出土地、工艺技术、外形的介绍,都给我留下不寻常的印象。正是经过积极地讨论和充足地准备,为团队后续的实践做好了周密的安排,我们才得以顺利地展开此次活动,收获最后的实践成果,这一环节在我看来也是至关重要的。?

图为孩子和家长们在听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田锦儿 供图

  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每一步我们都在认真地思量“如何让宋韵文化既有趣又深入?”“如何把历史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如何让孩子们更能体验到茶文化的魅力?”。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写道:“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人的生活是充满着雅致的,简单质朴的生活也不缺乏满满的仪式感,一盏茶,一束花,焚香挂画,在这些寻常作乐中体现出他们的高雅情趣。以此为灵感,我们宋韵团队的主教老师胡老师便从中入手,在课程的首个“识茶”环节中,带领孩子们认识了两种特别的宋代茶——浙江省的优质名茶“鸠坑毛尖”和径山镇金名片之一“径山茶”。在一起探索这两种茶的特色及其茶文化历史的过程中,孩子们被范仲淹《潇洒桐庐郡十咏》中对鸠坑茶的赞美所吸引,也被苏轼描述径山的优美诗句所感染。当看见孩子们一张张认真专注的脸蛋时,我也不由得欣喜于初步让孩子们认识“茶”的独特魅力。?

?图为小朋友与老师互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田锦儿 供图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寄托。这也是我们在备课时翻阅各种文献资料中所感受到的。从南宋画师刘松年的《撵茶图》和《斗茶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点茶以及斗茶的趣味游戏,感受古人品尝茶的仪式和乐趣。看着热水倒在细密的茶粉上,调成糊状,然后慢慢加入更多热水,用茶筅不断击打,直到出现厚厚的泡沫,我仿佛看到了古人品茗时的专注和喜悦,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这种感觉让我深深地被吸引,也让我更乐于将此分享给孩子们。我们将这部分的内容设计入课程的第二个“玩茶”环节,也是期望这一步步的“玩茶”工序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茶”不再是一个遥远深奥的抽象符号,而是贴近生活,联系起我们与宋人的情感纽带。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此次活动中“看茶”的环节。在胡老师介绍完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和茶具的基本知识后,郑老师带来陶泥和相关工具,亲身上手示范如何捏陶泥,做茶具。孩子们一个个鼓足干劲,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开始捏起茶具底座,或者搓条塑形。这也是本次宋韵课堂的初心之一,宋代茶文化的介绍不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科普,还结合实践操作,追寻着茶文化的历史脉络,亲自动手体验制作陶器的乐趣,培养了孩子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这让我感受到,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一堂课程,更是一次充满互动和体验的文化之行,这一次宝贵的经历也许会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美好的记忆,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助力。??

??图为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做茶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田锦儿 供图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宋朝有如此高雅情趣,浓厚的文化气息离不开茶文化的推动。此次活动让小朋友们亲身感受了杭州宋代文化的魅力,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文化的大门。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宋代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体会了在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上的团队合作的能力。衷心地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提供难得的机会,也让宋韵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流动,为杭州的历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通讯员 叶萱 胡珍燕)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