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身如芥子,照彻大千与微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家对人文生态的关怀逐渐增加,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被大家看到,但大家都遗忘了那些不是儿童的“留守儿童”,那些已经长大的他们,他们不该被遗忘。为丰富大学暑期生活,发现并宣传社会中没有被看见的人群,中国计量大学“都市后巷调查”小分队于6月28日至7月7日在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外垟头村某建筑工地开展深入调查,探寻长大后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综合分析他们的心理问题,展现出被社会遗忘的一角,为提高公众对这类人群的关注度做出微薄贡献。

  实践团队在采访一些建筑工人时得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建筑工人们并不是以留守儿童身份长大,而是作为我们的同辈的他们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留守儿童。这给了我极大的冲击,作为从小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我,无法想象小时候的自己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会怎么长大,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他们都已经长大,有人已经开始工作,甚至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孩子,也有人可能和我一样在完成自己的学业,或许在备战高考,或许已经考研上岸,但是他们都在那个匆忙的时代中渐渐被遗忘。那个时代的他们,“留守儿童”这个身份并没有带给他们一些像现在一样的社会帮助和关注,这些感受都让我对我自己之前都不曾察觉的这类人群产生了同情的心理。我们从建筑工人的口中了解他们的孩子,他们有些已经成年开始工作,有些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他们讲述时眼里闪烁的光,更是在我心里留下了重重的一道痕迹,让我感悟意识到“留守儿童”他们其实被自己的父母深爱着,只是距离太远、条件不易让他们只能感受到微薄的爱意不如父母在身边感受到的爱意来的真切,父母的沉默寡言也让这份爱难以直接的表达出来。而时间有脚,它不断的奔跑让这份爱意难以百分之百的送达到留守儿童的心里,让他们感觉到生活只有自己,独立是他们不得不锻炼出的品质,他们只能依靠回忆酿出的甜来慰藉自己的生活。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采访当地工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芸希 供图

  当我们真正采访到长大后的留守儿童时带给了我更强烈的冲击,“更加独立”“早熟”“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理解”“内向、敏感、自卑”“陌生”这些字眼充斥在他们的回答中。让我感受到,他们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就好像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于接受外界的善意是陌生的,对父母也是感觉到陌生,能够独立是一件好事,但是过于独立的时候,这也是一种缺爱的表现。让我意识到,其实过早的独立会增加焦虑和恐惧感,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过于顾及他人的感受和评价,对自己的感情感到麻木,长大后对他人冷漠。一个很独立的孩子背后,可能不是独立,是缺爱。还没有享受如何被爱,就要学会去爱别人,去理解别人,包容别人,凡事都要自己扛,这样的人其实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他们在小时候没有真切的并且长久的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爱意。他们在小时候就理解父母的远去和离开是为了他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这也是父母不愿意做出却又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离开他们去外地打工,但是小孩子的心理不比现在成熟,对父母的离开虽然理解但内心依然会存在对父母的埋怨,慢慢长大了的他们有了青春期的抹不开面子主动向离开自己一年的父母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想念和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此长大的他们,这一段童年经历被社会、被父母甚至是被自己慢慢的遗忘,但是真实的经历不会消失,由经历影响而形成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依然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可能这些只是他们心里的一根小小的刺,需要被关注,需要被爱意融化抚平由这些刺带来的伤痕。勇敢大声说出爱在任何时刻都是一剂良药,可以治愈他们的被自己隐藏的伤痛。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进行线上补录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小岩 供图

  长大后的他们依然善良,理解父母小时候离开的迫不得已,但他们对下一代的爱意更加深沉,他们迫切希望自己能和自己的孩子一直生活在一起,不让他们经历和自己一样的童年。处在中间的他们理解上一代,呵护下一代,他们就犹如芥子,虽然渺小,但是勇敢地、慷慨地用自己身上的光照彻大千与微尘。我们需要加大对这类人群的宣传,让社会看到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被社会关注着,被人爱着,来慰藉他们小时候没有被爱意浸润过的心。(通讯员 陆易安)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