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萍水相逢在广水,桃李情谊入梦来

  2023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援之缘“同心童行”支教队在湖北省广市同兴中心小学开展了暑期支教实践活动。

  “老师,你们明年还会来吗?”这个问题我明知道答案,却不知该怎么回答。

  “明年会有老师来的,可能今年的老师不会再来了。”我看见女孩眼底的失落,只能抚过她的头顶,以示安慰。

  指尖划过相机里堆叠的照片,二十天来朝夕相处的记忆一下子如潮水般涌现,把眼眶挤得发酸。

  初遇:满是问号的课堂

  给小学生上课并没有我想象中容易。窗外的蝉鸣一阵高过一阵,我好像被同学们抛出一串又一串问题砸的晕头转向。好在学校贴心地派了老师过来帮忙“镇场子”才勉强维持住了秩序。尽管事先做好了心理预设,但班上同学的活跃程度远超我的预期。课堂提问时,高高举起的右手像一棵棵刚破土的小树苗,渴求着知识的阳光雨露,让人不忍心忽视。

  而且,课堂上时不时冒出的问题也总能让人措手不及。比如,“老师,上大学还要不要扫地呀?”“老师,上大学能不上课吗?”忍俊不禁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能给这些孩子带来什么?是否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必须承认的是,短期支教很难给学生带来明显的知识增益。但我们能告诉他们未来的可能性,让希望的点点萤火,继续照亮他们求学的道路。

  熟识:原来是这样的你

  放学后的校园仿佛成了“大朋友”和小孩子的游乐园。他们有的在校园里比赛骑自行车,从跑道上飞速地掠过;有的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运球、转身、助跑、上篮,引来羡慕的目光;有的在树荫下扎堆聊天,传出阵阵笑声;有的一块玩起了游戏,为静谧的校园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

图为支教老师在放学后与寄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颜欣妍 供图

  熟识之后,支教老师们仿佛变成了顽皮的“大孩子”,而同学们稚气未脱的脸上也会出现忧愁。有同学说起之前被霸凌的经历,让人心疼却无能为力。难以想象每天笑眯眯的他们是怎么熬过那些日子的。我不知道在他们纯真的笑脸背后,还有多少暗自舔舐的伤痕。在不起眼的角落,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其实,每天的相处是一个祛魅的过程。揭开“师生滤镜”,我们都是最普通的孩子。只不过,你们是过去的我们,我们是未来的你们罢了。愿这些小小的“我们”都能够平安、健康,无忧无虑地长大。

  离别:我们笑着说“再见”

  文艺汇演结束,是时候说“再见”了。“老师想用最后的一点时间再给同学们唠叨一下。夏令营结束了,大家回去之后还是要好好学习哦。还记得上课讲的记笔记方法吗?不规则动词表要好好记下来哦......”很奇怪,平时闹腾的不得了的几个同学,也都乖乖地坐在位置上静静的听着。

  然后,提前写好的明信片被送到每一位同学的手上。“老师,你们怎么都那么伤感?”小萱同学看完明信片后对我说,但我分明看见她眼眶泛红。我们以为小孩子不懂离别,哪知他们早已演练过千百遍。余光瞥见躲在门外迟迟不肯进来的班主任,我才意识到,原来不习惯离别的是我们。老师们穿过一个又一个的教室,在小朋友的簇拥下将笑容定格在相机里。

 

图为学生们在放学后与支教老师告别。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颜欣妍 供图

  校门口,老师们排成一排,同学们也排成一排,一个接一个地上前跟老师们拥抱,然后挥手说“拜拜”,只是谁都不敢看彼此的眼睛。

  思念:老师,老师,老师......

  “老师,我们班有同学打架!”

  “老师,程子涵又哭了!”

  “老师,他的玩具不见了。”

  “老师,我想借一副球拍。”

  “老师,......”

  “老师,起来了!”女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聚在宿舍门口,喊我下楼开门。宿舍门被推开,发出“吱呀呀”的响声,同学们朝我围过来,小尾巴似的跟我下楼。七点半的阳光已经足够热烈。我睁开眼,却发现自己躺在寝室的床上,身边哪还有学生。拿起手机,一遍又一遍得看着相册里明媚的笑脸,我倒真希望这个梦别醒来。(通讯员 颜欣妍)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