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红的七月,迎着盛夏的骄阳,我跟随西南石油大学义旅阳光实践队来到乐山市沙湾区轸溪镇,开展为期21天的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上课的地点是“全国最美农家书屋”——悦读书屋,这座书屋凝聚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心血,书屋内藏书丰富,供孩童翻阅探索。书屋干净明亮,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被分类摆放,五颜六色的凳子整齐排列。初见书屋时我满是惊讶与感动,惊讶于偏远小村中竟然有这样一片明净的书海,感动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齐心协力,让留守孩童能拥有书香浸润的童年。
书屋有暑期公益课的传统,我来此作为一名老师参与其中,在无声中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志愿者老师的转变。起初,这样的转变让我措手不及、惴惴不安,我从未有过教学经验,也未曾和一群孩子共度时光,但这一切的担忧都在我和孩子们一点点相处的日常中消散。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他们总是给我许多惊喜。他们积极活泼、聪明机灵,小小的双手可以勾勒美丽图画、创造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在课堂上勇敢发言,毫不胆怯。
图为队员在授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榆 供图
我仍然记得镇长提起孩子们时脸上骄傲的神情,他说:“我们山里的孩子毫不逊色于城里的同龄人,城里的学生来我们这里进行研学交流活动,我们的孩子在台上自信大方,城里的老师们都感到十分惊讶!”高山可以阻挡离开的脚步,却遏制不了成长的脚步。尽管孩子们生在教育资源贫乏的小山村,但这并未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孩子们真诚善良,带着孩童的热忱温暖我的心,让我一次又一次地为之动容。孩子们会亲切的叫我“姐姐”、“老师”;孩子们会一遍又一遍的询问我是否还会再回来,眼里满是期待;离别之际,孩子们不舍地站在台阶上挥手道别,那一瞬间,泪水湿了眼眶……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这段时间,我和孩子们成为了亲近的朋友,这份情谊将在以后时时刻刻温暖我。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关注乡村教育问题,也更觉大学生支教的重要性,虽然我们只能短暂地充当领路人,但浩瀚大海由无数小溪河流汇聚而成,乡村教育事业亦如是,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永远绽放。
在开展乡村公益课堂的同时,我们团队也紧锣密鼓地开展墙绘活动。虽然我未亲身参与创作,但我欣赏伙伴们所创作的作品,心中满是钦佩。一幅幅讲述乡村故事、展现乡村风貌的图画在白墙上铺展开来,桂下人家、金菊绽放、繁忙渡口……从构思到落笔成画,伙伴们用心创作每一幅作品,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实际当中。“所学化为所用”,一直是我所追求的,我希望我所学能造福他人,造福社会。看到伙伴们绘制的缤纷画卷,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将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图为实践队绘制的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汪庆 供图
来到轸溪,我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虽然轸溪下属的村庄在群山包围之中,人烟稀少,但沥青道路贯通山林,连接家家户户,通往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
傍晚的凉风轻拂脸颊,青山绿水一路相伴,沿着平坦的道路,我们走近绿树掩映下的人家。房屋点缀在深山之中,山中农家人淳朴善良,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家中坐坐。尽管山路崎岖,群山叠嶂,但家家户户都通上了天然气,安上了热水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站在农家院前,我心中虽喜悦却也夹杂着酸涩,因为我知致富之路任重道远,我眼前所见并非全部,还有无数乡村人口的生活急需改善。
幸好,乡村振兴从未停步。我见滚滚云海升腾,铜河睡佛半掩其间;金桂飘香,银杏成林,金丝皇菊与樱花相映成趣,四季在花海中轮转;会仙小筑临溪而立,烟雾缭绕,坐看流水淙淙;青山绿水,峭壁深泉,轸溪风光美不胜收……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当地大力发展农业和旅游。
忆往昔,看今朝,虽未曾亲历当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知道,如若没有乡村振兴,山村会依旧贫瘠,永无天日。大事业的谋划离不开运筹帷幄的领导人。在当地的半个多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干部们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当地发展尽心力,办实事。我想,有这样一群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乡村建设人,乡村复兴路一定会行稳致远。
让我惊讶的是当地有很多年轻的共产党员,他们从繁华都市来到偏远山村,将火热青春投入到建设祖国,助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用实际行动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青春和榜样的力量,以前我总是在书本和电视上看到青年人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的场景,而现在,我亲眼见证了青年人在乡村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他们的事迹深深鼓舞着我,我也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无怨无悔,初心不改。
在“三下乡”活动中,我虽然只是一名支教老师,但我相信我所做的,我们每一个队员所做的,都会汇入乡村振兴的滚滚洪流之中。“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未光增辉日月”,我们共同前行,漫长复兴之路一步一个脚印总能抵达。(通讯员 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