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以吾辈之青春护非遗之传承

  近年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保护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各地的申报热情也是持续高涨,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我们的国家现在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有更深切的认识。这对于提升人民的文化品位与科学文化素质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精神支柱。

  在2023年大二升大三暑假期间,作为安徽师范大学2021级的一名学生,我参加了一项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活动,我想这是一次很好的来深入了解人类精神文明财富的机会。我和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伙伴们组成赴芜湖“铸铁成画,守艺创新”贴画调研社会实践团队,一起对芜湖的传统文化“芜湖铁画”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困难挫折,也一起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同时对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一些思考。

  在实践初期,我们首先对芜湖铁画进行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研究,由此了解到铁画诞生于芜湖,最早创立于清康熙年间,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实践过程中,当我亲身到芜湖市铁画博物馆参观体验时,我才体会到什么叫做“巧夺万代所未有”。这千锤百炼才成就的工艺,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姑熟派画师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观赏到这些铁画的时候,我有了一个深刻的感受:要将我辈的青春力量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去!但这的的确确需要许多青年人的努力,更需要长期的投入积累。所以,将铁画技艺引进高校课堂不失为一个投入青春力量的好方法。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课本,图画,投影仪,ppt等一系列形式去了解学习铁画知识。在课堂上,并不需要像其他常规课堂一样正式有序,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探索,最终获得更多的知识,也更加有兴趣。

  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亲身上手体验铁画的制作过程,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芜湖铁画的魅力与它所散发出来的光辉。铁画是一门纯手工锻技艺术,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经红炉加热、冶、锻、钻、锉等技巧纯靠手工锻造成画,在传统工艺艺术品中独树一帜。铁画的制作工艺精细而繁琐,艺人不仅需要有高超的锻锤技艺,还要有深厚的国画底蕴。制作铁画的一整套工艺让我意识到,要想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需要青年一代的潜心学习,日积月累。每一种非遗技艺,都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一代代的传承,才成为了经典。非遗传承需要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我们在学习非遗文化知识和技艺时,不能急功近利,想着一蹴而就。任何一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都需要带着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进行虚心认真的学习,才能够有所突破,才能够以吾辈之青春护非遗之传承。

  在对芜湖铁画手艺人的采访中,我发现大多数手艺人都已经在这个行业工作了二十年以上,更多的已经坚持了三十甚至四十年。每当问到他们对这份文化瑰宝的传承是否有信心时,他们的回答总是叹气和沉默,并表示出有很多的人想要学习,但是坚持下来的人却少之又少。他们的沉默虽然寂静无声,但又震耳欲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 ,它的价值不单体现在传承人创作的作品,更在于传承人所拥有的技艺、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没有任何文化形式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失去了传承和传承者 ,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复存在。要想将一门优秀的手工艺、一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需要有青年人的助力。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以及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的年轻人,要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为古老的文化注入新鲜血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要将其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在制作铁画的过程中,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进行直播展示,让更多人看到一副精美作品是如何诞生的,是由多少心血铸成的,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能了解到铁画的魅力;将铁画制作的步骤写下变成词曲做成歌谣传唱,让更多的人能够听到并且激发他们去了解的兴趣……青年一代“铸铁成画,守艺创新”,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结合,让芜湖铁画与时代接轨并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才能以吾辈之青春护非遗之传承。

  现在的青年一代,不再将心思全部放在物质享受上,我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早已满足口腹之欲,当我们回过头审视,我们会发现还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去发展,去传承。他们孕育了灿烂与智慧,见证了沧桑与辉煌,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世界生动展示了悠久灿烂地中华文明,传播了中国文化资源和精神追求。我们要以吾辈之青春护非遗之传承,竭尽全力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族文化绽放出更加辉煌的光芒,屹立于世界文化的最高殿堂!(通讯员 胡可?)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