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指尖中流淌的吴韵

  为了解“苏绣”的历史文化,充实我的暑假生活。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很荣幸能够成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镇湖之‘绣’,非遗之‘花’”团队的一名成员,去领略非遗苏绣的魅力。惭愧的说,虽然我是一名苏州人,但是我对于苏绣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面,只知其有而不知其博大精深。我想这是给我一次彻彻底底了解家乡,了解苏绣的好机会。

  我们驱车来到了有名的苏绣小镇——镇湖,天空下着阵阵小雨,给本就古色古香的小镇更添苏韵。街道两边的绣品店面都陈列着琳琅满目的苏绣作品,有装饰画、屏风、摆件、服饰等,无不透露着“精致”、“优雅”的气质。绣娘们端坐架前,在绢布上专注地做着刺绣作品,那手法轻柔的似一汪春水,让人移不开眼,这幅画面美得令人如痴如醉,涤荡着我浮躁心灵,仿佛可以洗尽这世间的铅华和浮躁。

图为绣娘在专注地制作苏绣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曦 摄

  走进中国刺绣艺术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精美绝伦、惟妙惟肖、优美雅致的苏绣艺术品。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绣品是《捣练图》。当我第一眼见到这幅绣品的时候,被他的美和工艺的精湛震惊了,这远看像一张国画一样的画作吸引着我,我控制不住脚步,走上前去,才看出那一缕缕的的蚕丝。它竟然是一针阵、一线线绣出来的啊!这件苏绣件艺术品,带我我回溯到了千年之前,仿佛真的亲眼看见那时盛唐的景象。看着这密密麻麻的走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随之而来的感动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这是怎样的毅力和耐力才能做出这样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它凝聚了匠人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啊。

图为小队成员欣赏蔡梅英老师艺术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曦 摄

  当然,这仅仅是我看到苏绣作品的初体验,当和蔡梅英老师见面以后我才更加理解苏绣的文化底蕴,认识到苏绣工匠令人佩服的持之以恒的宝贵品质。听蔡梅英老师说,一幅复杂苏绣作品一个人做可能好好几年才能完成,即使是一个团队也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的,她从事苏绣已有五十余年。听到这些,我不禁被触动,眼眶不禁微微发紧,人生能有多少个五十年?而老师却五十年如一日将青春献给了苏绣事业这一件事,为传统非遗奉献几乎自己的半生,这是多么伟大的匠人精神啊。在我亲自学习制作苏绣团扇的过程中,我也更加明白了,绣出一件作品并非易事,从分线到穿针再到起针,就让我手忙脚乱,像我这样初出茅庐的新手,即便是绣一副小小简笔画图案的的扇面,也需要至少半天的时间。

图为团队成员在蔡梅英老师工作室学习苏绣团扇制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帅康 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苏绣带给我们的价值不仅仅是物质和艺术层面的,更是精神上的。一针一线,一生只做一件事,这难道不可敬吗?几百年前的文化竟然在如今也有人坚持着,我们通过这一幅幅绣品与百年前对话,这难道不另我们感叹吗?

  传承非遗文化不仅仅需要学习和弘扬,更需要传承。需要注入更多年轻的力量,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融入如今人们的生活中来。我们应当利用当今的科技成果帮助大家了解非遗苏绣。让大家看见还有一群人在坚守那流传了数百年的传统文化。

  如今时代的交接棒已经交到我们青年人手中,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大家都有了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意识。我们即使是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够点亮一片星空;即使是一片绿叶,但仍能够点缀一整个夏天。(通讯员 顾郑洁)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