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团队大本营 >> 正文

华东政法大学法援新疆实践团:勇担使命、知行合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召集令,成立“以我所学,法援新疆”公共法律服务援疆队,通过普法宣讲、法律咨询,把《民法典》送到西部农村;发挥专业优势、走访调研,为“新疆棉”品牌化路径提供思路;开展贫困资助、爱心结对,把团结关爱送到少数民族家庭。

  

  志愿者与困难少数民族家庭进行结对资助

  

  志愿者拜访少数民族家庭交流学习

  一、响应时代号召,助力法治建设,横跨四千公里山河奔赴新疆送法进乡村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重点围绕《民法典》普法宣讲,于2021年7月横跨祖国4000公里山河奔赴新疆,开展为期一周的“以我所学,法援新疆”《民法典》普法宣讲活动。志愿者们来到新疆脱贫攻坚巩固地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走进乡村、走上田野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期间,法援志愿者先后走访了白杨河乡西泉村、双泉村、西吉尔镇果树园子村、水磨沟村,新户镇头畦村、新沟村、朱散得村等8个村居,以入户走访的形式,挨家挨户开展普法活动。针对乡村农民最为关心的法律问题设计了《民法典》普法课程,将原创1.5万字的《普法知识手册之法治乡村篇》200余册送进木垒村落各家各户,累计上门普法50余户,受益群众达300余人,与当地协议共建“乡村云端法律顾问”并收获了来自当地的感谢信。

  

  志愿者向村民讲解法律知识

  

  志愿者向村民讲解《民法典》并分发普法手册

  

  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普法

  二、发挥专业优势,促进产业发展,为新疆棉花品牌路径提供思路保驾护航 

  为促进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疆棉及其制品的消费者认知和地理标志品牌认知,增强中国棉花产业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实践团队在与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地理标志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前期专家论证会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开展的调研座谈,充分交换新疆棉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多方意见,并前往相关部门、走访棉花企业,走进农田,掌握当地企业与棉农对新疆棉花品牌提升的意愿和期待。

  通过调研,实践团队完成了一份翔实、科学、可靠的地理标志保护申请材料,撰写12万字调研报告为新疆相关部门申请地理标志保护提供指引。调研报告报送相关部门,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函及肯定,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三、传递志愿爱心,结对贫困儿童,扶贫扶智相结合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 

  木垒县少数民族居多,常年干旱,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华政法援公共法律服务援疆队的志愿者们在走访普法的同时,实地了解部分少数民族家庭状况,特别关注有学龄儿童的困难家庭,并在有关部门和村干部信息核实的基础上,与社会热心人士及华政校友进行联系,希望帮助这些困难学生继续完成学业。

  经过实践队员的沟通与联系,一位已经毕业近十年的优秀校友为三户困难家庭学生提供了每年每户3000元的助学资金。华政法援公共法律服务援疆队的志愿者们建立了助学金的人员数据库,并与帮扶学生进行结对,长期关心关注这3名学生的学生、生活状况给予学业上的指导,将来自上海的、高校的先进文化和理念传递给他们,鼓励他们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家庭的命运。 

  社会实践期间,新疆当地还迎来了重要的民族节日—古尔邦节,实践队员借此机会,带着准备的小礼物和普法手册到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家庭“拜年”看望,与少数民族村民共同围坐桌前,学习少数民族学习语言,感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成为此次下乡普法活动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该项目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东方教育时报、上观新闻、新疆法制报等10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并获评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