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三下乡”学子讲授爱国诗词:宁折不弯 赤胆爱国

  身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常常思考:我国古代的诗词荟萃了那么多伟大的民族精神,从小我们就受到这些精神的感染和熏陶。诗词的语言凝练有神,诗词的力量振奋人心,我们究竟是如何从牙牙学语,到学会咬文嚼字,再到有能力去从诗词中挖掘出浩大的精神财富呢?7月12日,作为2021文化速递实践队的诗词老师,我终于站上讲台,完成了一首爱国主题诗词——宋代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授课,而台下那些端坐如松的孩子们,给了我答案。

  无意苦争春,梅香傲骨存 

  这一次,我把课堂交还给了学生,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提示一步步地解释字词、寻找画面、分析感情。孩子们都知道什么是“岁寒三友”,但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松、竹、梅被古人称为岁寒三友时,却都沉默了。自新课标改革以来,语文课堂越来越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对孩子们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够回答问题上,诗词作为蕴含了古人强烈的情感及意志力量的载体,正是向孩子们传达这种情感的有力中介。

  当理解了梅花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依旧散发着无法被泯灭的香味时,孩子们露出了赞美的神情。是啊,孩子们不光要知道梅花是一种美丽的花,还要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梅花身上蕴含的傲骨。听到孩子们从平平淡淡地朗读词作,到能够大声的动情朗诵,我微笑着想,我的目标达到了。

 

图为支教队员王贤达讲授诗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侠树 摄

  凌寒独自开,不减爱国志 

  一首词,一个爱国词人,一段为了报效国家而奋斗终身的感人故事,这是古人送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当讲到陆游满腔报国之志重重受阻,却依旧矢志不渝地投身抗金的戎马战场时,我也快声泪俱下了,孩子们在听我讲完陆游的爱国故事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老师,如果我是陆游,我也愿意报效祖国。”一个坐在后排的男生突然举手,“老师,我也愿意”、“我也愿意!”……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浪潮一般的声音。我明白,我成功地将爱国的种子埋在了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亦或者是它一直在孩子们的心中,却被我浇灌发芽了。看着这些眼神坚定的孩子们,我想,祖国的未来一定一片光明。

 

图为课堂上学生踊跃举手发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侠树 摄

  待山花烂漫,她在从中笑 

  学完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后,我问他们是不是还学过一首同名的诗词。一个男生激动地举起了手,大声背诵完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这些孩子们尽管都学过毛主席的咏梅词,都知道毛主席是借物喻人,歌颂人们不畏艰险、革命到底的伟大精神,但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现代含义,他们都还未意识到。我带着孩子们一边讲述,一边重温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并与如今的繁荣富强的中国做出了对比。

  今年正是建党100周年,历史证明了党的道路的正确性。现在的孩子日益过上了好的生活,再也不用为一羹一饭而发愁,但历史不应被忘记,孩子们需要知道在过去艰难的岁月,先辈们是如何艰苦创业的,他们也需要知道,前人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有了他们如今在宽敞的教室里含英咀华的机会。如今的祖国已经越来越强大,离共同富裕的目标也越来越近,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正是在一步一步地实现当初那些为祖国的富强事业而献身的人民战士们的梦想吧!

  或许,支教的真正意义就是在这里。我们并不能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们大量的知识,但我们能够提供一把钥匙,一种看世界的角度,能够让他们品味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伟大的民族精神,让永恒的爱国主义在他们的心灵世界生根发芽。(通讯员 王贤达)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