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筑梦,立志成才。”为了解学校资助工作开展情况,西华师范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1日前往嘉陵区进行走访,了解受资助学生情况。
南充的天阴晴不定,早上还是瓢泼大雨,到了下午便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就像顽皮淘气的娃娃捣蛋以后突然安静下来,俏皮地向你眨眨眼,你只有能无奈地叹气。
我们带上物资,从学校出发,一路骑行,穿过大街小巷,等一个又一个红绿灯,数数黑白相间的斑马线,看看报亭里,老板津津有味啃着西瓜,悠然自得。大雨过后的水坑像被遗落的瑶盘,单车驶过,破镜重圆。我们身着绿色的队服排成一排,像生机勃勃破土而出的青草,最是炎炎夏日长,催人奋发向上。
我们偶尔也会被疾驰而过的汽车溅一身泥,但谁也不在意,因为我们深知:时间紧,任务重。受使用距离限制,骑到中途,有两辆单车突然罢工了。我们就停下来等那两位队友,因为一个也不能掉队,大家劲往一处使,心系一件事,把共享单车放置好,相互鼓励后重新踏上征程。
“还有三公里就到了”、“还有两公里”、“还有一公里”……我们像沙漠里寻找绿洲的勇士,渴望甘泉,渴望到达终点,渴望圆满完成任务。到了位于南湖街道的第一户同学家里,随着狭窄的楼梯蜿蜒而上,斑驳的楼道向我们倾诉着一件件往事,埋藏在时光里,那位自信的女孩的记忆。?
“除了环境,你觉得什么品质是最重要的呢?”“是自信,经济条件这些外在因素固然影响人,但一个真正自信的人不会被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打倒,困难给了我许多勇气,我自信,我能行。”这让我想起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作品《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中的一句话。“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通过20多分钟的短暂交流,她身上的自信深深感染了我。她不仅熟悉班上资助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对学校资助工作的反馈也独具慧心。在我老家,河边常常可以见到一丛丛芦苇,高伟挺拔。风往哪去,种子便往哪飘。但枝干永远屹立在河边,吹不倒、难折断。“人是一个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用帕斯卡尔的话来概括再合适不过。
带着成功迈出第一步的欣喜、期待,我们兴致勃勃地赶往第二个同学家里。烈日也抵挡不了我们的热情。在向保安叔叔再三解释、出示证件后,我们顺利地进入第二户同学的居民楼。
两步并作一步,昏暗的楼道里,清晰可见是我们眼里的光。“咚咚咚”,寂静的楼道回响着清脆的敲门声,两三分钟过去了,大家眼里的光渐渐暗淡下来。很遗憾,我们扑了个空。接下来我们闭门不入,连连受挫。
我的情绪有些低落,不过很快被大家的热情感染了。失落感一扫而空。有了失败的经历后,大家反而对于明天工作的开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计划。低谷状态只是暂时性的,“苦心人,功不负,明天会更好!”我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
顺利的开始便是个好彩头!从表面上看,成功就像西西弗斯的巨石,一直推,一直往下掉,陷入一个循环的怪圈。从天气条件到交通工具,可以说我们是“出师不利”,但从实践本身来看,这块巨石何尝不是螺旋式上升的呢?明天的我们总结经验改进方案,一定会比今天的我们接近成功。面对今天的短暂失败,我们要在战术上“藐视”它,战略上“重视”它。(通讯员 刘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