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月是故乡明 情为家乡亲

  1月17日,作为曲阜师范大学“朝花夕拾队”的一名调查实践小组成员,我在我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展实地调研。在本次实践调研过程中,我所经历和了解到的内容令我深受触动,收获良多。

  无论是前期对蒙餐的初步了解和准备,还是后期在实践调研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访谈纪实,都让我深深地被蒙古族当地劳动群众所创造的充满民族风味特色的蒙餐所吸引,我感受到了蒙餐所意味着的不仅仅是蒙古族的一种文化符号,更是共同生活在草原上的全体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那在蒙餐背后所隐藏的人文情怀和民族风情更是如此扣人心弦……

  几千年来,蒙餐文化在蒙古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继承与发展,而在蒙餐文化的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正是因为传承者们的默默坚守,才让蒙餐文化跨越千年,来到我们面前。

  在蒙餐的传承过程中,它以极强的包容性吸纳了其他民族地区的饮食特色,这是我们在当今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所应当珍视的。而蒙餐深受蒙古族当地群众所喜爱,正是因为一代代的传承者对蒙餐文化的重视,他们用心为人们提供真诚,一己之力在传承和推广民族文化的伟大诗篇中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同草原上的欣欣向荣的青草、碧波微澜的细流、碧空如洗的蓝天一道,为人们描绘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异域风情。

  由于日常生活中忙于学习,我经常疏于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更不用说像这次调研这样能够亲自观察到蒙餐的制作过程,采访到蒙餐的发展历史及其背后的人文情怀和温度。这次能够有幸在蒙餐店中感受到蒙餐文化传承者们对蒙餐的真诚,观察到小店中的形形色色的食客们,听他们讲述他们与蒙餐的故事。

图为实践队员在询问蒙餐小吃店老板蒙餐的相关历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慧子 供图

  草原上的劳动群众们都热切地希望蒙餐及其他蒙古族特色的文化能够被传播到其他地区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熟知,成为人们了解蒙古族及其他共同在草原上生活的劳动人民的一张名片。而蒙餐文化传承者们数十年如一日的服务精神也为我所深深吸引,不论是对我们新时代青年学子来说,还是对其他人来说,这种持之以恒的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蒙餐传承者们用真诚,真心,真情换来了一代代食客们的称赞与欣赏,并且他们还一直坚持着,在草原上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这一次调研给我带来了珍贵的机会来认真观察家乡的风土人情,来感受家乡的民风特色。不管我们走得多远,家乡这个词汇,永远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家乡的蒙餐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很多人都是蒙餐的狂热粉丝。每当我漂泊在外想念家乡之时,家乡的风干牛肉总能闯进我的心扉,这种独特的家乡味只有在我的家乡里才能够感受的到。亦正如我在家乡的蒙餐店中采访到的耄耋老人那样,他所品味的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美食——羊杂碎与焙子,更是一种乡愁。

图为实践队员购买的羊杂汤和焙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慧子 供图

  短暂的社会实践调研工作拉近了我与家乡,我与家乡的群众之间的距离,让我更能够回想起我与家乡的逸闻轶事,那些都是我一生所珍视的宝贵财富,是只属于我的独家珍藏。

  当我们在外学习工作感到疲惫的时候,关于家乡的回忆总会拉近我们与家乡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和家乡之间彼此心连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与家乡的距离相隔多远,我和我的家乡始终同呼吸,共命运。

  我的家乡没有太多的繁华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大城市中的车水马龙,这里的生活很慢,在我的家乡,这里绿草如茵,青翠欲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家乡,我不会忘记我家乡的风土人情,我不会忘记我家乡的逸闻轶事,更不会忘记我的家乡对我的养育之情。无论走到何处,我都真切地希望家乡的美食和文化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与认可。作为家乡的一份子,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们来我的家乡看一看,这里一定会带给游客们不一样的体验,让大家都能在我的家乡中感受到宁静和祥和,找到内心的情感归宿。(通讯员 李慧子)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