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从一片苔藓中看“乡村振兴”新模式

  中国青年网吉安9月26日电(通讯员 慕野)6月25日,南昌大学“学思践悟足迹路,栉风沐雨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井冈山古城镇苔藓基地进行实践活动。上午8点,实践队员们来到古城镇,在当地助农企业负责人带领下来到古城镇苔藓基地,以多样的形式开展了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了当地打造的“村集体+公司+农户”乡村振兴新模式。

图为实践队在大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慕野 摄

  种植苔藓,促进乡村振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形象地描述了苔藓生机勃勃的姿态,展现其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当实践队员们走进种植苔藓的大棚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盎然青绿,而农户们正在大棚中辛勤忙碌。看到这里,队员们纷纷挽起袖子,帮助农户们清理大棚内的杂草。起身弯腰间过去了近一个小时,队员们发现,苔藓种植是个“耗费功夫的活”,需要付出很多的耐心和精力。面对这些问题,基地农户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相比较之前,一亩地种植出来的东西连化肥成本都不够,现在已经好了很多。

  种植苔藓虽然辛苦,但作为当地政府结合实际推出的新型产业,在综合多方面因素打造的先进模式引领下,他们的收入跟从前比有了明显提高,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相处中农户们还说:“日子过好了,累一点也是高兴的”。苔藓虽如米小,却成了农户们脱贫致富,过好日子的倚仗,还蕴含着助力乡村振兴,推出乡村发展的大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做盆栽。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慕野 摄

  手工“DIY”,新产品发掘新潜能 

  在参观完种植苔藓的大棚后,实践队员们跟随负责人来到盆栽的制作基地。在这里,他们看到许多由苔藓做成的微景观以及盆栽产品,样式各异,极具美感。随后,在负责人的帮助下,实践队员们开始尝试用苔藓和其他一些植株制作几个小型盆栽。即使工序并不复杂,但队员们在动手时才发现“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又要搭配又是考虑整体美观度,来回忙碌间,几个盆栽终于制作完成。虽然与实际售卖的成品还有差距,但在这一过程中,队员们切实体会到了手工“DIY”的辛苦和乐趣。一时间,大家沉浸在欢声笑语中,气氛一派轻松和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一代对事物之美有了新的要求。小小苔藓作为原先井旁台阶下最不起眼的植物,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蕴含植物美学,顺应健康环保理念的盆栽景观,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从不起眼到“身价翻倍”,这背后体现着的是古城镇人民不断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是新时代下探寻乡村发展新产业新模式的“好标杆”。

图为实践队在直播带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慕野 摄

  “互联网+电商”,开拓新渠道,铺就大前景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直播间,可以看看我们的产品……”在这个名为“孺子牛苔园”的官方直播间内,实践队员们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直播带货,时长两小时。而这个账号背后的运用主体,是一家名为井冈山市孺子牛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作为一家助力古城镇农户苔藓销售的企业,自苔藓产业发展以来,他们始终跟随“乡村振兴”政策,在村镇党委的带领下,帮助农户们开拓销售新渠道,借助“互联网+电商”模式,通过淘宝抖音等热门平台推进苔藓产品销售,而最终所得收益全部归于古城镇最近的8个村村委会,真真切切帮助农户们提升了收入,让苔藓产业有了新发展。

  直播结束后,队员们还发现,因为有了电商新渠道,大多数苔藓产品不再局限于销往省内或者附近省市,而是流向了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并且随着更多新渠道的开发,此类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可谓是前景广阔。

  如今井冈山古城镇苔藓基地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从2021年占地30亩到现在的100亩,标准大棚面积接近2万5000平米,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参与进来,苔藓产量不断提升。而通过响应乡村振兴政策的企业助力,苔藓“改头换面”成为各类新型产品,在“互联网+电商”模式下销售至五湖四海,切实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基地发展,体现了“村集体+公司+农户”乡村振兴新模式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性。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