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暑假,我参加了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与国贸学院“追寻先辈红色足迹,讲好红色家风故事”社会实践团队。在追溯我的红色家风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红色家风的真实内涵,体悟到祖辈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受益匪浅。
“人啊,一定要多吃苦。”这是我外曾祖父在世时常挂在嘴边的八字家训,也是留给我们家最宝贵的财富。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如今,外曾祖父的这句家训也形成了我们家的红色家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代代传承了下来。
我的外曾祖父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自愿加入八路军,参加了抗日战争。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中,外曾祖父投身于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杭州,舟山群岛等战役,在此期间火线入党,立三等功三次。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战争爆发,外曾祖父又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三等功一次。战争结束后,本该转业在南京工作的外曾祖父,响应党的号召,前往当时条件艰苦的苏北地区——邳州工作。外曾祖父在世时,一直爱党爱国,每当空闲之时,总是向他们讲述当年战争的故事。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张华宇外曾祖父的老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华宇 供图
外曾祖父时常教导儿孙后辈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他说:“艰苦奋斗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共产党不能丢了艰苦朴素这四个大字。现在,比起战争年代好的太多,但我依然希望你们要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贪图享乐,要以吃苦为乐,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建设做一份贡献。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张华宇外曾祖父的老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华宇 供图
外曾祖父的从军经历和言传身教像一颗红色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我家长辈的心中。这种家庭的红色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外公,正因为此,我外公年轻时,他自发选择参军,前往新疆参与国家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外公告诉我,在新疆当兵的那段日子十分艰苦,但是却是他这辈子最难得的回忆。外公所在的部队位于当年的中苏边界线,在部队中,他喂过猪,种过菜,在冰天雪地中站过岗,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便是冬天在新疆开车的经历。
那时候的新疆不像现在,交通建设十分落后。在山路上行驶,由于路面结冰,稍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滑出路面,跌落山崖,每一次运输都是与死神的博弈。“现在想起来这些经历也算不了什么”外公笑着对我说。退伍后,外公回到了我们当地的公安局工作。在工作中,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并取得了三等功的荣誉。在他看来,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正是因为当年部队的艰苦生活所锻炼出的能力。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跟随外公的脚步,来到碾庄圩淮海战役纪念馆,看着馆内一幅幅画作和一件件遗物,感慨万千。当年和我外曾祖父一起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现在就沉眠在这片土地之中。他们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浴血奋战,勇敢冲锋,永不撤退,为祖国献身,为后辈换来了和平。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张华宇外公老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华宇 供图
在中国,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辈用行动在中国史册上写下自己的豪情壮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批批爱国青年在抗日战争时期,决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自愿成为人民的服务员;在改革开放时期,立志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党和国家。在他们的艰苦奋斗下,才有了现在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才有了现在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张华宇与外公、外婆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华宇 供图
吾辈当自强,我们生于新时代,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站在淮海战役英雄纪念碑前,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年与先辈之间存在太多的差距。在我们身上,缺乏当年先辈们在困境中不畏艰苦,积极求进的拼搏精神。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恰因初心如磐。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这是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来自无数人的艰苦奋斗,也将成就未来的艰苦奋斗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革命军人的后辈,必须时刻铭记家风家训,培育“自找苦吃”的精神,主动求进,方能更好地成长成人成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接过先辈们的旗帜继续砥砺前行。(通讯员 张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