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夜,西安疫情的突然来袭让充满活力的长安大学校园“安静”了下来。自己作为学生党员,院科协执行主席,从一开始便参与了学院的抗疫工作,组织协调和一线执行样样都没有落下。随着疫情态势的不断严峻,自己当志愿者的事情也被家人知晓,父母对自己很是担忧,自己也理解父母的担心,只能一边宽慰父母一边做好自己的工作,尽量利用视频和照片打消父母的担忧。
对于参加一线抗疫工作,我内心有自己很坚定的想法,我记得我给父母说过的一句话是:“我是党员,也是学生干部,这时候我不上谁上?总得有义无反顾才能有万众一心吧!”也算圆憾,可以不再为未能为武汉抗疫出太多力而感觉到遗憾。
图为志愿者前往饭堂配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政豪 摄
12月17日,我作为学院首批学生志愿者被临时安排了早晨的配餐工作。初次配餐,三十名志愿者虽说没有乱作一团,但是手忙脚论还是无法避免的,这也导致了我们给宿舍同学们的送餐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效率,经过刘徐老师和王达老师的分析指导,我意识到我们这个配餐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我们整体的工作效率,差错多了,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上午10时,完成早饭配送后,来不及吃饭,我们来到了学办进行了工作安排的最后推敲。上午10:30,我将整个配餐工作拆分为三个主要场所合计十二个不同岗位,将所有岗位职责明确化并由区域负责人灵活调度,完成了《公路学院二号楼配餐工作安排》的起草,为后续送餐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而后续自己也作为楼内配餐负责人参与到一线的配餐工作,每次自己穿上白色防护服时,都会觉得自己必须要对得住自己的肩膀上的责任,会尽力去协调方方面面确保整个送餐流程顺利流畅;会担心志愿者们的安全而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同学们一定要穿戴好自己的防护装备。
图为志愿者在开始送餐前击拳相互鼓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胜泽 摄
我们的送餐工作其实并不止同学们眼中看到的简单地将餐品配送那么简单,实际上应该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线上的通讯及安排以及线下的具体工作。尤其对于负责人而言,线上工作有时候更是难以开展。
脱完厚重的防护装备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宿舍的时候,也会感觉到疲惫,但从来没想过要放弃,默默地相互打气,一起相互分担,一起坚守在最前线。我很幸运能和这群奋不顾身的战友们一起奋战,于是那些小小的坏情绪也就消失无踪了,留下来的是相互打气的勉励。
图为志愿者完成繁重的送餐工作后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政豪 摄
12月24日早上7点,正值自己轮班休息,王达老师一通电话将自己强制唤醒,“临危受命”——马上组建一支十个人的志愿队伍支援家属院居住的考研学长学姐。7:20,完成“考研志愿服务队”的组建,队伍处于整体待命状态。下午4:30,带队员前往家属院东门为家属院居中的考研考试分发准考证及承诺书。
从披着艳阳的余晖,到沐浴月华的冷冽,原来网络上看到志愿者们跳舞、打武术取暖是真的,这也说明我们身体已经到了某种极限。但是,低头看着桌面的剩余的还散发出淡淡墨香的准考证,抬头看向已经漆黑的家属院,头顶一盏灯在孤悬,远处高楼灯光点点,我们知道,我们必须把手中的证书发到每一个同学手中。这不仅仅关于抗疫,更关乎梦想。晚上8:20,走在漆黑的沥青路面上,月光射向路面的小冰晶反着光,我和同伴们才想起该吃晚饭了。
图为志愿者在为高风险区域考研考生分发准考证及承诺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政豪 摄
图为绘画作品,志愿者在登记转运高风险区域考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施海林 绘
图为高风险区域考生在转运车上抓紧时间巩固复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奕安 摄
12月25日早晨5:50,起床;6:15集合,完成防护装备的穿戴;6:30,开始将餐品运送到指定地点,同时各同学按照既定安排各就各位。当时自己主要在家属院东门对各岗位进行实时调整,同时负责给前往考场赴考的同学分发早饭。那两天,雪很大,但是学长学姐们眸子里面跃动的火苗让我们感觉到了一股不一样的暖意。看着学长学姐们迈向考场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我们感觉自己的付出是很有意义的,毕竟,我们与这么多同学的梦想连结在了一起。
图为志愿者为考研点监考老师发放餐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屈凌灏 摄
图为绘画作品,志愿者在为高风险区域考试测温及发放早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施海林 绘
12月28日下午1时10分,轮休,临时接到任务——需要组建一个消杀组,负责对宿舍楼的整体消杀工作。一时四十分,完成团队组建并完成《二号楼消杀组工作明细》的起草。时,完成第一班志愿者的集合、防护服穿戴及培训工作。16:20,全体志愿者对整栋公寓楼进行全面消杀。为进一步阻断病毒的传播,消杀组需要每天定时全面消杀三次,工作繁琐而细致。但是为了抗疫大局,志愿者们无怨无悔,有的志愿者因为长时间弯腰消杀,在结束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直起腰身。
图为志愿者陈政豪在对学办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杀作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吉宁 摄
图为志愿者陈政豪在对公寓楼走廊进行全面消杀工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吉宁 摄
回顾起这些天的志愿工作,觉得自己有些时候真的像一个救火队员一般,每天都处于24小时待命的状态,哪个岗位有需要自己就去哪里。我们从最开始的由主要学生干部组成的30名志愿者到目前的近200名志愿者,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义无反顾站出来,也正因如此我们的意志才能凝结成一股万众一心的精神力量,这会帮助我们度过这最艰难的时期。义无反顾,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我们必将战疫成功!(通讯员 陈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