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奔向一方乡土,滋润一片心田

  七月盛夏,是适合编织梦想的日子,山东女子学院“暖心向YOUNG”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正带着支教的梦想和使命,朝着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太平街道后冯村乡村振兴学堂奔去,开启本次的三下乡支教之路。这段三下乡志愿服务支教之路,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支教,这十一天的时间里,让我能体会到作为老师的辛苦与幸福,支教的意义,以及作为青年的我们对于时代的价值所在。

  多彩课堂的展现,是课堂外日复一日的思考与努力。 

  为了响应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号召,丰富同学们的假期生活,我们组织开展了科学小实验、朗诵等趣味课程以及党史课、升国旗等红色课程。

图为志愿者在帮助同学们理解视觉暂留现象原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毛佳宁 摄

  “三下乡”支教活动给我们在课堂上带来的最大的身份转变,就是从学生变成老师,从学习知识转变为教授知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本着这份使命和责任,我们积极备课,备课的过程并不容易,但想到一切都是为同学们呈现最好的课堂,让同学们有所收获,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尽一份力量,一切烦恼便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在实际教学中,困难和意外是难免的。比如在课程进度的压力,同学们接受能力不同的等现状下,我们总会在课堂上感到无所适从、力不从心,但我们认识到积极调整、查缺补漏才是最好的方法。这份磨练是我们青年最好的“成长礼”,这次支教实践是我们青年最好的“蹲苗田”。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天,我们却能够感受到老师们在工作上的辛苦和劳累,感受到活动开展和课程安排上的繁琐。同时,每当看到同学们学会知识的一次笑容,听到同学们的一声感谢,心中的那一份疲惫便烟消云散,心灵深处这有一种满溢出来的幸福与喜悦。

  支教,是一场双向的奔赴与成长。 

  支教的路,不是我们的一意孤行,而是我们和同学们互相选择的双向奔赴。出发当天,我们带好满满的物资向同学们的方向驶去,一路上的欢歌笑语,让我感受到我们志愿者们对于支教的热情,对于与同学们尽快见面的激动与期望;来到学堂,有同学早早的站在学堂门口迎接我们,帮助我们收拾行李,在这一刻,我感觉到同学们是真心期望我们的到来,即使我们素未相识,即使我们还没有彼此介绍,但因为对于知识的向往和希望自己能够成长的愿望,让我们在此相聚。

图为同学们在写课上布置的作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慧琳 摄

  支教的路上,不是我们的单向努力,而是我们与同学们的双向成长。支教的呈现形式,是荧幕上的PPT,也是同学们专注的目光;是密密麻麻的教案,也是同学们演草纸上的计算过程;是志愿者们热情洋溢的授课姿态,也是同学们积极学习的奋斗模样。同学们在知识中成长,我们也在与同学们、伙伴们的相处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不断提升自己,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实践出真知,实践才是对于想法最好的检验,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在实践中坚定为祖国发展助力的理想信念,落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状态的坚定行动上。

  奉献青春力量,用真心托付希望,建立与广阔天地的链接,开辟阳光灿烂的路径,温暖颗颗童心,这便是支教征程的意义所在。

  不被遗忘,目标一致,就不算离别。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美好快乐的日子总是转瞬即逝。离别之际,舍不得同学们真诚的笑脸,舍不得是同学们早早来到学堂的读书声,舍不得的是我们相处的每一刻时光。但我们的夏天,风轻轻说着;我们的情谊,时光默默记录着。我们的“三下乡”暑期志愿服务的路程已经走到了尽头。路的开始是梦想,路的尽头是远方,虽无从知晓未来的模样,但希望我们都能够坚定脚步,勇敢前行,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继续前行,为了自我的磨砺,更是为了给更多的人带去温暖,一同通往民族复兴的繁华大道。(通讯员 王慧琳)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