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温暖总会跨过千山万水不期而遇

  提到“新疆”,我的脑海里随即浮现蓝天白云,风光无限,山坡上马儿自由奔跑,羊群悠闲觅食,麦田摇曳,一碗热腾腾的奶茶,还有一张张质朴可爱的脸蛋。

  受惠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组织的“红色·丝路”教育关爱服务团的线上支教活动,我有幸在线上对新疆孩子们进行远程支教,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支教,对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将在学校所习得的师范生专业技能知识转化成实践,在云课堂上与跨越三千多公里的新疆可爱的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良好的团队是成功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为了能够顺利的给孩子们上课,我们支教组做了不少准备,大家一起留校分析新疆孩子的学情,针对学情进行课程安排设置,一起准备教案、课件,一起磨课互相提出对每个课程知识点以及教学的建议还有师生线上互动的有趣的点子。其实在前期的备课、磨课中我是非常迷茫和痛苦的,没有任何支教经验,甚至一节完整的课都没有教授过,再加上云支教本身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网络问题、设备问题都让我有点忐忑不安,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我踏出了第一步,从写教案到制作PPT再到磨课,从开始的陌生到熟悉,我安然地在快乐中享受着,也不停地在迷茫和彷徨中思考着。 

图为支教组主讲老师在学校双创楼223进行磨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粟慧琴 摄

  第一节课的紧张和局促仿佛还在眼前,调试好设备后,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了摄像头。“Hello, boys and girls. I’m your English teacher. You can call me Miss Xie. Welcome to my English class. ”,这一句话过后,我和新疆孩子们的故事就正式开始了。弹幕飞速地滚动着,孩子们表达着他们的激动和对我的喜爱,这让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下来,孩子们热情积极地参与这是我之前没想到的。第一节课的效果着实让我喜出望外,孩子们都特别听话、特别优秀。尽管大家的基础有参差,但都大胆踊跃的参与课堂,因为我教授的是英语童谣课,我以歌词的解刨为线索,通过多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听说看结合,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用眼睛耳朵捕捉重要信息的习惯,再调动嘴巴表达出来。

  总体来说课程设计流程完整、教学思路清晰,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整合后形成了连锁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最主要的还是学生们以“说”为主,隔着屏幕和网线,我在课堂上安排尽量多的学生进行展示,独唱展示、唱歌接力、歌曲填词……新疆孩子们好似天生就是能歌善舞的,在课堂上就已经有不少同学能唱完整首英文歌了,让我非常惊喜!正式上课之前,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的磨课,总是还不太自信,自己是否能把45分钟撑起来?面对学生的提问是否可以招架得住?是否能教授清楚让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

  第一节课过后,我也坚定了一点自己的自信心,同时反思总结了一下:1、一个课时45分钟,因为时间的短暂而不能让更多的同学进行展示,没有给同学们充分的舞台,这需要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进行板块的调整,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同学们展示。2、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衔接的地方还有点生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支教组都会及时组织开展会议,对当天进行的课程情况进行交流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进行第二天即将开展课程的试讲磨课。

图为小谢老师新疆线上第一节英语童谣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颍柠 摄 

  接下来的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我对课堂节奏的把控也逐渐熟练起来,尽管课堂给孩子们展示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课后交流的时间是无限的,学生们也是热情高涨,课后将自己的录音和视频作业发给我,不懂的也及时的和我进行交流。虽然志愿教学的时间短暂,教授的知识并不能说一下子给他们提升一个大的阶梯,但是我们要尽己所能,关心学生,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我始终认为支教并不仅仅是教给他们知识,更多的是在于释放他们天性中的求知欲好奇心和那种纯粹单纯的小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成为21世纪的一名合格的人才,必须跨出校门,走出社会,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全身心投身于这次支教活动中,虽然只有十一天的时间与他们相处,但是心与心之间的温暖已经把时间与路程打破,我们都在一起成长!(通讯员 谢颍柠)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