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遗韵浸我心

  每年暑假在家我都觉得,炎热的夏季应该是空调加冰。但在今年7月我选择跟随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赴酉阳“红旗远扬,实践向党”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来到酉阳楠木乡红旗村,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这里短暂的几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拜访了木叶吹奏、咚咚喹吹奏非遗传承人白现贵老师和酉阳民歌非遗传承人宁清成爷爷,和他们一起开展了“千古文化留遗韵,青年一代展新风”主题活动。

  “在我印象中,我因为练习木叶吹奏导致嘴唇破裂,能够算得上的次数有158次!”白现贵老师话音刚落,活动现场响起阵阵掌声。白老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十分平静,在无形中给我一种坚韧不移、持之以恒的力量。

  酉阳的木叶吹奏历史悠久,早就有“一片树叶奏响天籁”的美称。在讲座上白现贵老师向我们介绍到,他从小受父辈影响,对木叶吹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坚持研究它许多年。他向我们讲述了木叶吹奏不同于其他乐器,无需演奏者背曲谱,灵巧的手指跳跃,仅通过一片木叶贴在唇上,掌握一定技巧也能和其他乐器相辅相成。白老师还给我们每人带来一片香樟叶,在现场教学,我努力尝试,最终缺少了那个“巧劲”,才知并不是眼睛看的那么简单。

  在现场白老师演奏《大雨来了细雨飘》、《敬酒歌》等民歌,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酉阳优美的自然景色中。让我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深刻体会到那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当地独有的特色。从白老师口中得知,土家族小伙子把吹木叶当做向心上姑娘求爱的一种方式,至今还有“几时吹得木叶叫,只用木叶不用媒”的真实生活写照。

图为白现贵老师展示木叶吹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迎迎 摄

  而后,我们来到宁清成爷爷家里,穿上民族特色服装,学习“薅草锣鼓”,感受酉阳民族氛围。

  爷爷向我们介绍到,“蒿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俗称“打闹歌”,可以在人们劳作时协调劳动节奏,缓解劳动疲劳,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在爷爷家拿着薅草工具,我们来到一片空地上,跟着爷爷他们一起学习薅草动作,音乐节奏。太阳当头,爷爷他们拿着锣、鼓在前面激情澎湃的表演,汗水已经浸湿了他们的衣服,爷爷奶奶们依旧气势高昂。我在想他们或许是把我们当作远方来的客人,想把他们最珍贵的文化展现给我们;又或许是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子女,继承传播他们所珍视的东西。后来我们与爷爷他们共同完成了一次表演,并拍照留念。

图为成员们一起学习薅草锣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迎迎 摄

  那天我在爷爷家正堂的墙上看到一面荣誉墙,上面记录者宁清成爷爷的荣誉,爷爷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你们过来参观学习,我们非常的开心,我们以前还在央视表演,到处比赛获奖…..”在与爷爷的谈话间,我切实感受到酉阳人民热情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酉阳非物质文化的浓厚底蕴。

  分别之际,我们在路边等车时,爷爷他们一直在屋边的栏杆那里相望,一直等着我们离去。回家的路上,我脑袋里浮现的是爷爷的笑容,亲切的问候,我总是忍受不了与老人离别,不禁鼻子一酸…… 

图为宁清成爷爷家中的荣誉墙。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鲁芳余 摄

  无论是木叶吹奏还是薅草锣鼓,如今已经走出酉阳,走向大江南北,走向世界,这些酉阳特色民族音韵,浸润人心,滋养心灵,在我心里久久回荡。我在想,如果没有这次赴酉阳的实践活动,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走进酉阳大山深处,来到楠木乡红旗村,来这里遇到把一件事坚持一辈子的白现贵老师和见面就让我觉得十分熟悉和亲近的宁清成爷爷,他们没有都市忙碌的气息,只有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做着喜欢的事,不急功近利,不为了生存而失去传承非遗文化本身的意义。我喜欢乡村那种慢慢来的生活,喜欢酉阳美丽的风景,喜欢红旗村每一位可爱的人,喜欢这里的人间烟火气。

  在酉阳发生的一切,在这次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将进入到我的记忆深处,令我心存感恩,心存留恋。(通讯员 鲁芳余)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