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2022年7月11日,安徽师范大学“情系川皖·圆梦巴蜀”山区留守儿童支教团(以下简称川队)的线上支教之旅正式开始。纤细的网线将大山内外牵连在一起,志愿者们几乎分散于全中国,而网络将我们真正地连结成了一张大网,我们的心跨越山川、飞跃河谷,同山区孩子们的笑容紧紧相连。我时常想感谢发达的现代媒体,让我们新建一个会议就能和小朋友们见面,让我们把电脑屏幕共享给他们,把自己想传递的美好通过声波和电波变成他们手里电子器械的微妙震动。
图为川队出发前的第一次会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思圻 供图
在参与这次支教之前,我对支教活动的意义仅限于通过媒体能得到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在传递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本的面目,也可能由于文字与照片难以完整表达其中的情感色彩,我对支教活动的感觉就是:或许支教可以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川队十五周年的摄影展中展示了之前川队的支教活动拍摄的精选照片,我在那里看到木房破败,而一个年幼的孩子在独自生活做饭。学长学姐们说,这个孩子很沉默寡言,上课不爱说话也不愿意互动,年轻的身体里好像装了一个年迈的灵魂。我在那一刻,想到了这次支教,我想尽力做到什么。
图为支教活动开课班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思圻 供图
支教没有那么神圣,我们——年轻的业余志愿者们,更没有能力在短短半月内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山区落后的教育现状。通过和家长们联系的队员那里,我们得知,这些孩子们有许多英语基础很差,有的甚至没学过英语,而他们的年纪已经过了正常开设英语课的年龄了。我们没办法用几堂英语课就让他们拥有完善的英语基础,但是志愿者们可以用英语短片、英语动画片的形式让他们觉得,其实陌生的英语也可以变得很有趣。就像是这些别出心裁的英语课一样,我想支教就是让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讲的东西多少能对他们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能给那些生长环境相对闭塞的孩子一些走出去闯闯的动力和希望。
在特色课程地理课中,苏热叶讲了中国地理。我本身就是来自地理专业,在专业中深深体会到了自然风光与人类巧夺天工的雄伟浪漫。这堂地理课中,苏热叶用大量的图片,代表性地介绍了中国的各部分地区。孩子们也非常高兴,纷纷开麦抒发自己的感受,讲讲自己对这些地区的看法。他们的声音稚嫩,并且饱含天真与热情。看到这些,我想,我们地理人的浪漫或许传递出去了吧。岩层变动、地带变迁,宽洋成高山,陡崖变平原,在时间和一些动力的作用之下,世界可以翻天覆地,而我们今天给孩子们一点点的推动力是否也会随着时间的不断累积而让他们的生活大变样呢?在川队曾经支教的那些孩子中,有一个小姑娘,她考出了大山,成为了一名教师,回到了大山,和川队一起为山区支教。在我教授的孩子中也有一位,她说她以后也要成为老师,也要讲生动有趣的课,把那些经历和美景都讲给他们听。
支教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我对支教的认识却刚刚踏上旅途。我不求我教的孩子们成绩有多么优秀,我只希望他们可以自信起来,认为家乡很美、外面的世界很美,而他们完全足够拥有这些美丽。我希望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有同等的机会去选择人生,有同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化自身为清风,推动自己前行。
我想如果下次有机会的话,我会选择再一次来到川队。下一次,就去实地支教,去他们的世界看看。(通讯员 刘思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