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日前,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吴欣怡等4名本科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发布了一份《从“未就业”到“就好业”: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如何护航离校未就业大学生走稳从业路——基于上海市的调查》,大学生们聚焦“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群体,在16个月时间里进行了1052次入户调查,对43名未就业大学生进行追踪调研,得出相关调研报告。
“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是指已经从高校毕业,有就业意愿,但还未落实就业岗位的高校毕业生,这一群体知识文化层次高、思维灵活。
这项研究发现,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悬而未决”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他们通常因为备考公招、研究生等考试暂未被录取,或是等待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暂缓就业。
调研结果显示,未就业大学生对就业政策了解程度偏低。累计只有36.3%的未就业大学生了解政府出台的各项促进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政策,其中很了解的未就业大学生只有8%。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偏低表现在未就业大学生不知道政府有哪些公共就业服务措施,不知道能在哪些方面为他们就业提供帮助。
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最需要的是“丰富的就业信息”,占未就业大学生的67.8%,远高于其他就业服务,说明未就业大学生的就业信息需求强烈。缺乏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成为就业的主要困扰,未就业大学生迫切需要“实习机会”,其中53.3%的未就业大学生希望政府能够加强网络招聘和岗位募集力度,40.6%的人需要“就业创业见习岗位”。
据悉,上海大学学生团队还针对离校未就业大学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府就业措施改进建议。相关建议被宝山区人社局和就业促进中心采纳,并在10余个街镇社区试用。借助本项目提供的“就业心态和就业短板诊断方案”“职业定位与职业指导方案”和“就业后跟踪服务方案”,基层职业指导师在面对求助者时,能够更加精确地分析出求职者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