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基层走访不易 村民温暖人心

  着眼于帮助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了解认知当前的乡村状况、在未来踊跃参与乡村振兴,2021年7月13日-7月18日,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和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共同组成的“云帆小队”乡村振兴实践团采取“云组队”的方式,开展为期6天的“乡村振兴背景下典型乡镇现状”的调研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分别前往颍上县杨湖镇和新集镇、青阳县庙前村、潘集区泥河镇和金安区高峰村五地。

  本次“三下乡”与“返家乡”相结合,我作为“云帆小队”乡村振兴实践团的一员,回到了家乡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大抵是久居城镇的缘故,我对当前家乡乡村的现状极不了解。刚到家,同时也是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我便多方搜集我所选取的样板村镇——新集镇相关资料,譬如新集镇内村庄分布、主要习俗、农业类型、脱贫攻坚进度等,我了解到这些我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我感到十分新鲜并且激动。

  作为团队成员的同时,我还是本团队的队长,担任团队队长前期,我需要组建团队、联系指导老师、撰写项目申报书和活动方案,我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我的文字编辑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协调各方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担任队长的期间,我需要给团队成员分配任务,需要和团队成员、指导老师保持联络,就此我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7月13日,我开始了专属于我“下乡之旅”的第一天,出发之时我不由得感慨:现在的交通真方便啊!城乡公交车来往于城镇与乡村之间,只需要3元便可以在城与乡之间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必如若没有两年前“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政策,现在可能依旧是进城难、下乡难的一番景象吧。坐在公交上,我很喜欢靠窗的位置,因为那样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一路上我观察到道路两旁种起了行道树和景观花卉,还有每隔一定距离必设有的垃圾桶,这些均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的成果。我看见了连片的耕地,这儿大部分是旱地,水田并不多见,旱地里种着当季的玉米,少量的水田中水稻也已种植完毕,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我还看见了有一部分自建房,村民们建成了三层小洋房。所见种种,我不禁萌发出想要归隐农村并建设新农村的想法。

图为道路两旁的景观花卉。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思懿 摄

  那天我携带介绍信直奔黄郢村村委会,找到了村委会刘主任,向他解释清楚我的来意之后,我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而他却以工作忙碌为由拒绝了我的请求。在活动开展前一晚,我也已经做好了基层工作难以开展的心理准备,也设想了多种不同的可能发生的情形,却无一种是不遭受村委会待见的。既然如此,我只能自己下村开展实践活动,独自一人,略显落寞,此时的我也很担心分散在另外四地的队友,担心他们也会碰上和我相同的状况。与此同时,我收到了来自池州市青阳县庙前村队友的信息,她跟我反馈她那里的情况,后续相继有队友传来讯息,进展一切都好,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入村后,我发现有很多户人家大门紧闭,才想起今天是红集,大多数人家会在今天去镇上赶集并采购用品,这与他们村庄距镇较远有关(新集镇有红集和背集之分,一天红集一天背集)。继续往前走,看见有位奶奶在门口扫地,我向奶奶表明来意后,她热情地将我引入屋内,把我介绍给她的家属,爷爷很开心的又给我搬凳子坐又给我倒水喝,这些让我感到像是回到自己爷爷奶奶家一样,实属宾至如归之感、温暖至极。坐罢,爷爷便成了我的第一个入户调研对象。爷爷说:“我每天都期盼着能有人员来调查,我每天都期盼着有记者来,我有太多话要跟你们讲了。”

  后一天我去了另外一个村子,有了前一日的经验,这一次我并没有去村委会。随机入户,我遇到了和前一天有着相似经历的爷爷。从这两位爷爷的一番话中我不仅能够真切的感到爷爷内心中一定埋藏了很多话,也感受到了爷爷急需倾诉的迫切。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与村民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思懿 供图

  经过头两天的入户走访,我深刻地认识到:治理有效既是乡村振兴总要求之一,也是乡村善治的核心。治理有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正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我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党的后备军,我有责任有义务为党建做出一份贡献;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就更应该找准方向,站对立场,牢记初心与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我深知,我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一没钱二没权,不能够有效的帮到村民们。但是我可以尽自己最大努力,让那些有权的“清官”去严惩那些可恶之人,让更多的人知晓当前基层存在的问题。

  我珍惜这段“下乡之旅”,我也很喜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这次实践活动的后期我也联系了家乡志愿队,也和他们一起共同举办了两个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小时候的我接受过很多社会上的帮助,我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因此我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投身于志愿服务中去,服务与社会,我想未来的我一定会比现在还要热爱志愿服务事业。

  这趟旅程还有一件令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在我离开的前一天,我组织村里的留守儿童一起做手工,但这并非是因为我心灵手巧,反而真实的是我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手残党,临时起意组织这样一个活动是因为在走访过程中有位留守儿童告诉我“你能教我做手工吗?我好想亲手做一条小鱼,妈妈活的时候最喜欢吃鱼了。但我从来不会因为妈妈的离开而感到自卑,我要替她在人间好好看世界”,听到这儿,我鼻子一酸,因为我母亲在多年前已去世,但那时的我还太小并不知道我母亲喜欢什么,我也因此临时决定在离开前一天带她们做手工。她的一番话让我更加坚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我想我不能选择我的出身,但是我可以选择自己活着的方式,我仍相信未来可期。

图为留守儿童把做好的小鱼向实践队成员展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思懿 摄

  在这趟实践活动中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我从原来的惧怕与陌生人交谈到现在的落落大方。我变得越来越自信了,从原来上台演讲的胆怯到现如今的轻松科普,不仅向村民们输出了科普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可谓是一举两得。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我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系统运作的新兴力量,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储备库,乡村振兴当然少不了大学生方阵,我的理想也发生了转变,我想要扎根农村,为家乡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为村民办实事。(通讯员 徐思懿)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