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我们永远在传承爱的路上

  7月1日,我跟随合肥师范学院团队前往宣城市绩溪县瀛洲镇开展“行知学堂”支教活动。

  近一个月的支教生活于我青春的痕迹,就如同那段时光里蚊虫叮咬腿上留下的难以淡化的疤痕,是无法轻易消失的。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坐上那班驶往绩溪的高铁时忐忑的心情,突然改动的时间、扑朔迷离的教学形式,这些不确定性加剧了我的不安。燥热的夏天,坐上当地政府接送车辆后,经过百转千回的山路,我们绩溪瀛洲行知学堂团队终于抵达了这次支教地点。

  绩溪瀛洲行知学堂实践点的龙川小学暑期展开的是少年宫学习活动,因此教学方式与内容也与我校行知学堂的传统教学有所不同,我们进行的是社团化教学。开班式的其中一个环节即是让小学员们自主选择社团,分班教学。就这样,我人生中第一次当老师是成为一位舞蹈老师,也这样拥有了一个自己的班级。虽然课程内容从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出发,但思想引领的教育我们也一点不含糊。红色教育、行知文化、安全教育是我们给小学员们带来的第一堂课。我们深知,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走出小镇,走出大山,留下来的人,就成了这片土地的主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希望小学员们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无论在哪里,都成为一个爱党爱国、遵纪明德的人。

  第一次见到这群孩子是开班仪式前,我站在办公室走廊等待文件复印时早班公交到站,未见其人先闻其人,叽叽喳喳的孩子们进校门那一刻便开始感到压力倍增。打照面时我和他们一样有些怯生慌张,我好像还没有及时适应这样身份的改变。只是既然承担起“老师”的名号,就应该扮演好这个角色。在分班结束后,我摸索着与自己“创意舞蹈”社团孩子的相处模式,渐渐找到老师的责任感与成就感,并乐在其中:我期待在课业辅导时为孩子们解答那些他们的小脑袋无法理解的难题,等待那一句羞涩但又充满崇拜的“谢谢老师”;我喜欢看认真学习舞蹈的孩子的成果展示,鼓励他们多练习、多尝试、多表现,期待着看见不一样的他们……看着这些像小太阳一样奋力生长着的孩子,作为老师,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总是在想,还能够为他们再做些什么。

图为成员肖昱旻第一次与小学员见面。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前安 供图

  一个班级中或多或少总有不合群的存在,我们班也不例外。然而不同的是,这一次我是身为老师来面对、化解这样的难题。我本以为这个孩子不喜欢学校、少有朋友只是性格使然,但在结束和她的谈话后,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有一个比自己小一岁的弟弟,弟弟成绩优异,而她在一次和老师的误会冲突后态度发生变化,成绩下滑成了吊车尾,这样的差距更加重了农村家庭里的重男轻女现象。即使姐弟俩性格都有些乖张,但是否得到爱的成长明显不同,她不像弟弟一样自信,总是弓着背,低着头,从不与谁对视,更没有露出过笑容。结束这段谈话后,我的心情也愈发沉重起来。我知道这样的问题在许多地区仍有残余,但在亲自接触、了解被这样环境改变的孩子后带来的触动是别一番复杂的。她的经历更提醒着我教师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这个身份所背负的意义是不容小觑的,即使我只是作为一个短期社团老师,仍在心底燃起一股想要尽全力照顾好每个孩子的斗志。

图为成员肖昱旻正在与同学进行谈心谈话。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饶鑫民 供图。

  顺理成章的,这个女孩成为我们的家访对象之一。作为任课老师,我提前准备好许多内容与家长沟通,她懂事细心的优点,在课堂表现里的小细节,成绩下滑背后的应该注意的是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多给予孩子鼓励式的教育以及对未来的建议……我倾囊而出地与女孩母亲交谈许久,或许无法动摇顽石,但或多或少给女孩心灵带来慰藉也是好的。我所能给她的,除了热爱阅读的她想要的一本《水浒传》,也只有这些了。离开绩溪那天我和她反复叮嘱,以后老师不在的话,也不要忘了老师告诉你的道理,老师希望你能开心,好吗?回答我的,只有滴在桌子上的眼泪。

  本以为十分漫长的支教就这样飞快地结束了,回到家中的生活,我不用每天六点起床,不用哑着嗓子也为孩子们比划着上课,不用每天汗流浃背,不用写完教案继续备课、一坐就是一下午。然后呢?

  我再也不能放学后站在校门口,和孩子们寻常的聊聊天再看他们挥手道别,再也不能一早便收到那些稚气又可爱的小礼物,再也不能收获每天发现一个孩子进步的惊喜,再也不能和队友们坐在桥边自在的唱着歌……秀丽的山水景色、星星闪烁的夜空、纯真稚嫩的孩子和并肩前行的队友,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去挥洒的日子,这将永远是我夏天最耀眼的记忆。短暂的支教能带来什么?我想,最重要的答案是把爱传承。

  我知道,固然有万般不舍,这段奇妙的际遇也短暂抵达了终点,但我们永远在路上,向外寻求体验经历和向内寻求内心丰富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通讯员 肖昱旻)

责任编辑: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