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8月18日电(通讯员 陈晓雪 荆雨悦 李嘉琦)今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围绕“组织理论宣讲,讲好红色故事”、“融入乡村振兴,助力社区建设”、“关注生态保护,建设美好家园”等八个专题,组建实践队伍886支,4000余名石大学子前往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石以师古”实践队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学校供图
助力地区发展,拓展青春视野
144支实践队伍选择了“融入乡村振兴,助力社区建设”专题,深入探索乡村振兴新格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伟大成果。“菌临榕城-探探福州”实践队着眼于农村产业发展,聚焦特色农业,奔赴福州市罗源县食用菌培育基地进行参观调研。实践队队长、文法学院刘子越表示:“通过实地调研,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新方向,也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等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丰富了我们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的认知。”
“作为从莱州走出去的大学生,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建设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在莱州市返莱大学生社会实践座谈会上,“石以师古”实践队员秦嘉新如是说。“石以师古”实践队联合团莱州市委共同举办“遇践青春,爱在社区”社区实践活动,依托社区科普馆和科普驿站,精心设计科普课堂内容,通过影音展示、VR体验、答题互动等形式,向青少年宣传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怀着反哺家乡的热忱,外国语学院的苏来曼·阿卜来海提这个假期将带领实践队前往新疆多个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地理特征、地域文化,感知在党的领导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由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党员组成的国家级重点实践队“党员先锋实践队”,通过主题宣讲、访谈沙龙、视频制作等形式,面向全院千余名学生党员和团员青年进行成果分享,充分发挥领学带动作用,使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献礼党的二十大。
传好脱贫攻坚“接力棒”,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弘扬时代主旋律,奏响新时代青年之歌……一批批石大学子在各自的调研领域积极探索、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书写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彩云协会一米阳光支教队开展支教活动。学校供图
躬身实习实践,锤炼青春本领
“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7月26日至28日,由来自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的16名博士研究生组成的博士团,深入胜利油田生产一线,走访科研和生产现场,同现场专家进行技术交流。“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的背后包含着无数研究人员的辛苦付出,我们要聚焦自主创新,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端好中国能源饭碗作出更大贡献!”在参观完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20级博士研究生赵子茹感慨道。自2000年以来,我校已连续22年选拔博士研究生前往各大油田、企业,深入一线开展科技交流等暑期社会实践,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发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新时代能源强音。
学思践悟,身体力行,“青鸟计划”给青年学生提供了提前了解工作环境的机会。根据专业优势和岗位需求,许多石大小“青鸟”纷纷归巢献力,扎根基层、锤炼工作技能。文法学院的李想早有提前进行实习锻炼的打算,今年暑假她报名参加了“青鸟计划”,在济南市历城区纪委负责案卷整理汇总工作。“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这次实习经历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也从中学习了许多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这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就业指明了方向。”在济宁市梁宝寺镇人民政府参与实习的侯焕成也获益匪浅:“‘青鸟计划’让我能够亲身参与到岗位实习中,让我对政府工作、家乡建设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于明确个人未来的就业方向大有裨益。”
躬身实践,筑梦未来。学校通过组织开展企业参观、交流座谈、实习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做好求职规划,促进学生提前就业,助力广大青年学生锚定青春航向,让青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天地迸发新的力量。
梁静静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学校供图
践行志愿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汗水浸透了防护服,护目镜布满了水雾,在超三十度的高温下,化学化工学院的梁静静和她的伙伴们“全副武装”,始终作为志愿者坚守在安徽省蚌埠市疫情防控一线。信息登记、核酸检测、人员引导……随曦光而动,伴星月入眠,他们一丝不苟完成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让青春旗帜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只有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体会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艰辛,疫情当前,责任在肩,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我们有义务去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无数石大学子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努力践行青春担当。
横跨1800公里,彩云协会一米阳光支教队的6名队员从唐岛湾畔辗转到达四川省遂宁市金山村,开始为期两周的暑期支教活动。“见到我们时,他们眼里是有光的。”队员陈春蕾回忆起跟孩子们初见的场景,“我觉得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求,在那时我才真正感受到我们支教的价值和意义。”支教队负责从幼儿园至初中不同年龄段的56名学生的日常教学,针对学生们基础薄弱、自控力较差的特点,队员们精心备课,课上细致讲解,课下开展一对一辅导,并通过合唱歌曲、集体游戏、故事分享等方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回忆起两周的支教经历,队长韩磊感慨万千:“时间虽短但经历难忘,从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驾轻就熟,我们在备课教学、语言表达、自理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希望能用我们的微薄力量,给孩子们带来知识和欢乐,微光成炬,照亮他们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