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课堂第一讲 “破冰”进行时

  7月11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实践团队一路高歌,顺利抵达暑期实践的基地——泾县稼祥中学。

  “好紧张,我害怕我一上讲台就说不出什么话了。”我们团队中20级的陈亚不安地说。不止是她一个人这么觉得,20级队员们是第一次接触暑期实践,也是第一次进行支教。面对未知的课堂和一群七年级的毛头小子们,他们有太多的担忧,生怕自己不被孩子们喜欢,害怕自己讲不好课,害怕自己不会活跃课堂气氛……上课前的准备室里,大家集体陷入了沉默,思索着与同学们的初见面。

图为队长张志鑫正在进行自我介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林怡澎 摄

  初见·热情撞了满怀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迎着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们走进了课堂,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大家见到我们开不开心呀?”为了尽快与学生们建立互动,作为副队长的我主动调动同学们的情绪,热情和他们问好。迈入教室的那一刻,我心中是忐忑的,怕一上来就冷了气氛,给下面介绍的队员加重心理负担。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进门的一刻,我对上了一个孩子的眼神,期待而渴望,是对我们队员们的探索。孩子们响亮的回答响彻了整个教室。孩子们的热情和我们的到来撞了个满怀,他们的积极配合让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我在学生的热情之下不再感到拘谨,自如地和同学们交流互动。所谓“破冰”,破的其实是队员们自己心中的“冰”,是缺少经验的莫名心虚和对自己与学生交往的不自信。但是今日初见,孩子们用堪比夏日的热情欢迎和接待了我们团队,同时也融化了队员们心中的“冰”。他们聆听着队员们的介绍,认真得像在上课时理解知识一样。

  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一个女生,用笔在本子上写着什么。“你在写什么?”我们团队队员万恩辰坐到她旁边问。她不抬头,看着本子上的字说:“我在记你们的名字”。本子上十多个名字整整齐齐,还写上了每个人的特征。看着自己的名字,我们的心中满是感动,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我们团队的欢迎。

图为队员林怡澎在为同学们演示姓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杭莉雯 摄

  相识·聆听你的名字 

  为了更快地认识同学们,我们团队提前准备了击鼓传花的游戏和同学们进行互动。通过队员们的自我介绍,孩子们已经基本和队员打成一片了。咚咚咚,急促敲击黑板的声音牵动着同学们的心,作为传递工具的扇子飞速在课桌间前进。“你叫什么名字”,这是每个被抽中的幸运儿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也是队员们第一个认识他们的途径。名字成了粘合队员和孩子们的纽带,成了一种彼此相识的信号,“刚刚路上有个孩子过来,我叫了他的名字。他和我说:‘姐姐,我也记得你的名字’我还挺开心的”一个队员兴奋地和我说道。

  除了自我介绍,被抽中的同学还需要展示一项才艺。“那我就给大家唱首歌吧”,一个高高瘦瘦的男生挠着头说。据同学们说,这个男生是班级里最喜欢唱歌的同学,但是平时一直没有机会展示,在同学们的满心期待和鼓励下,男孩说出了开头的那句话。歌声回荡在教室里,孩子们挥动着手,构成了温馨的画面,实践的故事便这样开始了……

图为队长李俊生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杭莉雯 摄

  “旧旧的琴弦在吟唱我们的故事,你腼腆的笑容是这故事的开始。”歌词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孩子们腼腆可爱的笑容,成了队员们支教故事的开始。夕阳西下,被霞光笼罩着的稼祥中学于这群初来乍到的安徽师大学子多了更多的意义。此刻,破冰行动圆满完成,等待队员们的,是下一个值得期待的明天。(通讯员 杭莉雯)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