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雕塑中的沂蒙情

  为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战役中的真实场景,我们来到了孟良崮纪念馆的沂蒙情雕塑园,这里我更好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军民一家亲。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见牛羊……”沂蒙小调声音在耳边回响,尘封的历史画卷,悠久的时空长河,在歌声中回到半个多世纪前的革命老区,看到这一组组雕塑那个年代的记忆和激情展现在眼前,仿佛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这不是故事,就是真实的历史。

  午后的阳光缓缓流动,在“沂蒙情”雕塑园中,心灵在温暖的空气中感悟、升华。看到这一组组雕塑,我想说的大概就是兵民是胜利之本,军民一家亲,军民血乳相融。?

  在这个雕塑园中,我感悟最深的大概是巾帼不让须眉和军民一家亲。

  谁说女子不如男,看到雕塑园中一个个雕塑,其中更有不少数展现的是沂蒙妇女们“高大伟岸”的身躯。?这大概又让我想起以前被人们所熟知的花木兰,本应是个女娇娥,替父从军上战场;又想起“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常常在网上听到“女人本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你天天在家带孩子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等一系列的话,时常会思考,难道女人本就应该这样吗?或者说是没有选择其他生活的权利吗?但是当我看到雕塑园中一群妇女之友用自己的身躯和门板搭建起通往前线杀敌的路时,看到一个个在封建思想束缚下,能够用自己乳汁救治伤员,又会感叹原来女子不是不如男,而是你已经放弃了那个本应该精彩的自己。

  “我进了棺材 ,忘不了沂蒙人民, 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进了长江 ”这是陈毅元帅对沂蒙人的感谢,是沂蒙人对战役的贡献。想到“半条被子”“一本册子”“一条裤子”“两个红薯”的故事无数次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们的口中谈起,每每听到大概只会感叹“啊,当时好穷呀!连一件衣服,一块红薯都没有!”是啊,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也没有阻挡他们看见受冻的老人脱下裤子让老人保暖而自己受冻,即使饿着也不收下村民另一个红薯的他们。而在这里,看到妇女之友们为战士们洗衣,做饭,救治伤员,看到军民一起讨论的生动传神的雕塑,让我回想起奶奶的话。奶奶曾经跟我说过,在过去解放军路过村庄的时候,曾经借过奶奶家的一袋米,事后解放军竟然给奶奶家还了两袋米,让奶奶特别感动。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一个个普通而又伟大的人民、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燎原之火,也许最初的我们并没有那么强大,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大家走到哪里就把火把带到哪里 ,点燃起一处又一处的星星之火 ,发动几乎全国的人民群众 ,造就星火燎原之势 。这一切的一切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践行群众路线,换来的是人民群众的无私的拥护和支持,哪怕头破血流,哪怕牺牲全部,所幸最终带来的是胜利的喜讯。

  战争的硝烟早已消失殆尽,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沂蒙精神对后世的影响弥久长存。(通讯员 翟昌真)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