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一段关于爱与“艾”的故事

  依稀记得,最初得知“艾滋病”是在高中的时候,在同学的八卦聊天中听闻这是一种极其可怕的病。当然,也不可免俗地夸大对它的描述,滋生出对于这个患病群体的误解。后来,虽然在相关教育科普中解除了对于这个病症的误解,但总觉得自己离它很是遥远,也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直到进入大学,我加入了学校的红十字会,还有幸成为了学校红十字学生分会的会长,才从真正意义上开始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更为客观地认识它的存在。

  于我而言,曾经切身经历过对于“艾滋病”群体的偏见与恐惧到了解后的同情,所以,我深知艾滋病的防治宣传教育任重道远。因此,利用暑假时间带领学生开展防艾主题的社会实践,尽己所能地去让更多人真正认识艾滋病,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群体,是一件重要而又极具意义的事情。

图为市民群众在正在明信片上书写给艾滋病患者的祝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均 供图

  确定项目主题后,团队成员一起查阅了学校以往开展防艾主题宣传活动的资料,发现以往活动多以发放宣传册、横幅签名等形式进行,活动效果有限。考虑到今年团队招募的成员多为艺术专业的学生,我们经讨论便决定结合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去原创设计不一样的宣教素材。在面向年纪较小的学生开展活动时,我们预计社会防艾主题绘本,借漫画人物之口向他们传递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因为设计周期紧,又恰逢学生实训周与期末考,因此,只能挤压休息时间去设计。

  我们在6月18日这天正式开启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这一天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们穿着统一的服装,系着红丝带骑行到网吧、酒吧、洗浴中心、KTV这些场所,发放宣传折页,填写调查问卷,张贴海报,普及防艾知识,呼吁他们消除对艾滋病人的偏见与歧视;请求来往的人手写送给艾滋病患者的明信片祝福;邀请他们参与制作红丝带,绘制防艾主题绘画……当然,也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我们在三十几度的烈日下,遭遇过路人一遍遍的拒绝与冷眼;有在联系实践地点时被无情拒绝。但团队的成员恰恰是在与这些困难的一次次交锋中获得成长,在吃苦中明白责任的意义,在被拒绝中懂得坚持的力量,也在被接纳中明白选择的正确性。

图为团队6月27日社区活动中,居民手写的明信片祝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琪 供图

  这是我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三个年头,这次的实际经历告诉我,人永远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妄想套用以往的实践经验是不可取的,我并没有吃到“经验的红利”,而是遇到了一个个新的困难。万幸,我并没有用疫情作托辞,放弃这个项目的实施,才能在实践中收获许多感动,见证团队同学的成长。我清晰地记得在地铁站的那一场活动里,有个拉着妈妈过来参加我们活动的小男孩儿,一边给防艾的主题线稿上色,一边说:“妈妈,你回家可以给我讲讲艾滋病的知识么?”那一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油然而生,或许是因为我们做的一件小事影响到了另一个人而感动,或许是因为付出有了收获而感动。

  一次的活动成效有限,知艾·防艾·关艾的道路漫长,但我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要有这样一群人坚持做这样一件事,一定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甚至加入进来,知艾·防艾·关艾的前路也是光明的。(通讯员 袁惠)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