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7日,一连的艳阳天过后,在这个云雾笼罩山尖的上午,湖南大学“走进基层青春建功 公益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湘乡小麓队出发前往红二、六军团医院旧址。
红二、六军团医院旧址(杨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龙山县茨岩塘镇凉水村杨家寨。1935年4月12日,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委员会以及军委分会从永顺塔卧转迁龙山兴隆街新寨坪蒋家大屋,随后再度转迁龙山茨岩塘龙家湾龙家大屋,最后设在茨岩塘凉水村杨家寨的杨家大屋。
大屋前高高的门槛隐含巧妙心思。水泥地板把木制房屋架空,使得房屋免侵腐蚀。抬头,映入眸子的是醒目的红十字标志,岁月流转带走了红色的漆,却永远留下了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图为掉漆的红十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婉婷 摄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小小的红军医院曾是杨家人的住宅,为了红军医院,杨家夫妇主动将住房让给医院,狭小局促的空间里放了两张小小的床就再无更多空间了,我们先是震惊,紧接着一阵揪心的难受与暖暖的感动。难受当时条件艰苦,感动军民一家亲。
砂锅底下的人造木炭发出火红的光。虽然那不再是昔日火红的火苗,红红的亮光依然让人动容。历史带走了那曾经的艰苦岁月,却没法带走红光给人心留下的温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火光记住了被映红的红军同志们的脸;在和平静好的年代,红光照耀着被感动的参观游客们的心。
图为砂锅地下火红的光。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婉婷 摄
再次回望那座曾经救治过无数红军战士的医院,感慨万千。
当时的中国,战火早已蔓延了近百年,国外帝国主义步步紧逼,国内汉奸卖国求荣,各地军阀割据,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随处可见。那时候,没有谁为中国担心,也没有谁为中国人民着想。只有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红军,心心念念着中国,心心念念着老百姓。老百姓对红军的思想是质朴的,打土豪,分田地,红军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能过好日子。是红军让老百姓能摆脱地主,能有地种,有饭吃,能安安稳稳过日子。是百姓心里有红军,是百姓向着红军。
红军的艰苦是众所周知的,而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看到红军英勇无畏地作风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红军自诞生起,就和广大劳苦大众站在一起,同吃苦、共患难。红军的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人民的诉求就是红军的诉求,这军队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在打仗的前线,红军冲锋陷阵英勇无畏,老百姓推着推车、拿着竹篓运物资;在敌后,红军和老百姓一起下地,老百姓让红军伤员住自己家,给伤员治病养伤。人民是红军力量的源泉,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就是红军革命的目的。
敌人可以有先进的武器,可以有残酷的手段,但敌人不可能像红军一样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不可能像红军一样会如此充满活力,生生不息。革命在全国的各个角落点燃星星之火,这火被信仰支持,受人民培育,这火终会成燎原之势。
?图为队员们在屋前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婉婷 摄
亲爱的红军同志们,我们在现代遥望属于你们的时代,在原来的地方重走你们的路。红十字的红漆会随时间掉落,但红十字的精神将源远流长。红十字流动的不是鲜血,而是你们滚烫的红色精神。我们会将这份红传承下去,世世代代!(通讯员 韦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