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谁来兴村”的难题,余杭区从2019年开始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走出了一条依靠人才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为深入了解这一乡村人才振兴模式成效,7月上旬,我随着南京大学“归园田居,共治乡村”未来乡村观察团来到了浙江杭州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跟随青山村职业经理人杨环环,在村属企业开展跟岗实践活动,深度参与乡村运营工作。
知识下乡,做乡村产业推进者
青山村将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巧妙结合,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文旅产业。于是我成为职业经理人团队的一员,开展乡村运营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如果说,村干部重在分蛋糕和治理好村庄,那么乡村职业经理人重在做大蛋糕,重要的职责是运营好农村,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而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我参与了许多乡村产业规划与旅游运营的相关项目,所以,在这里,我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聚焦经济事务,为村庄产业发展排忧解难,让我倍感满足。在我看来,乡村不应该沦为城市配套,应该把青山村打造成年轻人的梦想空间和生活社区。
乡村振兴,需要一群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乡村治理尤其集体资产运营是一项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应当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以助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情怀下乡,做乡村文化传播者
在访客中心前台接待新老村民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与城市里原子化社会交往截然不同的、非常亲切的熟人社会,村民们对外来人都十分友好热情,仿佛有什么魔力让我们迅速和村民们打成一片、畅所欲言。早上会有保洁阿姨亲切地给我们送玉米,晚上民宿阿姨会请我们吃亲手烹饪的大餐,村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无一不展现出乡村的诚恳与包容。
事实上,城市里很多未下过乡的青年群体对于目前的乡村的印象仍处于一种朦胧无知的状态,由此可能会产生城市优于乡村的傲慢。然而,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通过半个月的乡村生活,我开始慢慢理解乡村,发现乡村的熟人社会网络恰恰是城市缺失的部分,是中国传统乡土最令人感动、难以割舍的部分。
乡村振兴,需要一群有乡土情怀的人才。真实的乡村社会需要被他们看见,乡村文化的闪光点需要被他们积极挖掘并努力宣传,以助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责任下乡,做共同富裕实践者
半个月的时间,我下到基层,来到祖国最需要的乡村地区,扎根人民之中,作为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分子,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尽管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相信,只要愿意建设的青年信念坚定、数目可观,大家齐心协力办好一件件实事,那就一定可以产生令人欣喜的变化。一言以蔽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乡村振兴,需要一群有责任担当的人才。扎根乡村,奋战在脱贫一线,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以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因此,未来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用专业知识、乡土情怀、责任担当参与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通讯员 杨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