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夏天,在七月,在微风拂拂,菡萏相映与草木葳蕤的时节。我们用心勾勒美好,和小朋友们,谱写“三下乡”动人的篇章。
2022年7月3日,成都工业学院沐光“童”行团队在指导老师李梦潇的带领下来到成都市郫都区晨光社区开展以“‘育’见美好,携手‘童’行”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盛夏似火,我们捧着一颗纯净的心来,怀揣着一篮子的激动与期待,踏上这趟为期7天的旅行,使我收获颇丰。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夏天的风,吹皱了城市的喧嚣。在七月的初始,我们走进晨光社区,走进小朋友们的心中。在一场小小的热身运动后,我们的教学缓缓拉开序幕。社区里看似狭窄的场地,却被装扮得温馨有爱,一切像是计划般那样井然有序。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孩子缺乏关心与陪伴,没有得到有效的沟通,不知道该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坦然地接受夸赞。起初,小朋友们在面对我们的热情,还有些许紧张和害羞,但经过当天的破冰游戏,大家之间的陌生感慢慢消失,他们愿意主动把手给我们,甚至和我们敞开心扉地交流。
在实践课程中,我们带领小朋友们拿上准备好的大米和食用油,以及专属的礼物一同前往探望社区里的空巢老人。路上,小朋友始终紧紧抱着在昨天的绘画课上给老人的画,上面有着漂亮的房子、一大束鲜花、还有可爱的小动物。一进门,在外叽叽喳喳的小朋友瞬间噤声,而我们则鼓励他迈出第一步,变得勇敢,去展现自己,明明昨天准备了那么久甚至写了一封诚意满满的信。而当房间里荡漾着清脆的童声,细碎的笑意布满老人的脸,我就知道小朋友在慢慢克服自己,当笑脸在他的脸上绽放,我的内心悄悄为他放了一朵烟花。
图为小朋友为老人朗读专属书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蓉志 摄
七月的天气实在闷热,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但小朋友们一声声“老师,明天见!”,和一张张被汗水浸润却依旧如花般绽放的笑脸,让我们浑身又充满无数动力,心中好似涌入一股凉爽的清泉,在缓缓驱散难耐的热意。要走的那天,有个小朋友跑过来,牵着我的手,“老师,拉勾了下次就一定要来哦!”
如果问我这世界上最清澈的是什么,我一定会告诉你是孩子清澄的眼眸;倘若你问我该如何抵达,我一定会笑着说用心,用心搭建一座爱的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次的“三下乡”意味着什么?
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旅程。
回想这几日小朋友们的欢欣笑容,上课的认真,下课的活泼,离别时的泪水,和他们眼里闪烁着的求知火花,都成为了我心中不灭的星光。翻阅的一张张照片是被相机定格的永恒,更是无数张迸发生命力的瞬间,这让我明白所做一切充满意义。而这个夏天,那些并肩作战的伙伴,那群可爱的小朋友,永远留在我的心中,给我前进的勇气。
对于青年来说,是勇于挑战的鲜明标识,是时代的担当与责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课堂上,我们细心引导,小朋友们踊跃发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实践课程上合作完成中华传统故事的讲解,在沟通磨合中享受乐趣,朝着一致的目标前进。他们像一片片不断吸收知识的海绵,赋予时间另一个层次的意义,全心全意沉浸在智慧的海洋中追寻知识的解答。看着这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朝气的花朵,我更加坚定了我的目标,想要尽自己一份微小的力量,投身于教育行业。面对着一个个蓬勃涌动着的生命个体,能感受到时代在呼唤担当,少年儿童今天是亿万幼苗,明天就是亿万栋梁,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抑或是肩负时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找到心中指引前行的火炬,不负青春,不负党和人民。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折纸课的劳动成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蓉志 摄
祝我们仍相遇在下个夏天——
亚尔贝斯曾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 这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在陪伴关心小朋友们的同时,他们为我们带来了快乐与童真;而我们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他们也会为我们带来思考与感悟。但比起我们的帮助,更多的是他们给予我们的,一幅画、一张小纸条、一抹微笑、一个拥抱………
图为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蓉志 摄
短短7天,转瞬即逝。从策划三下乡流程到筹备各种物资,从课件准备到课堂演练,我们逐渐学会组织管理,报备存档。一盏盏灯光,是教学组还在不停修改教案,是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文案组不停地回顾当天的课程,不断地打磨手中的文章……更是团队每一个人认真的付出。我们相辅相成,齐心协力见证团结的力量。但无论如何,我们愿意为此付出,因为热爱抵过一切。
离别的那天,阳光依旧,在送别小朋友后,我们也坐上车,那个腼腆的小男孩在后面朝我们用力挥手,奶奶牵着他的手,一如既往。在与小朋友们的相处中,我们的的确确看见了一个生机盎然、不可战胜的夏天。于是,我们击掌约定,这次实践活动不止一夏,而是属于彼此的来日方长。(通讯员 廖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