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齐鲁情”大学生支农促进会河南队于2023年7月来到中国辛夷之乡——河南省南召县进行暑期调研活动。团队以当地辛夷产业的发展模式为调研对象,广泛走访了多个村庄,既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又收获了大量有效的数据和资料。回首这几日,有些片段让我感慨良多,难以忘怀。
团队沿002乡道向北步行10余里,走入位于深山中的八里坡村,探访当地辛夷产业的发展情况。五六人的小分队行走在山间公路,头顶是朗日晴空,耳畔是鸟啼虫鸣,山间繁茂的绿林如碧色的水粉,在小队的身旁晕染开来,层层不绝。身临如此佳境,好不快活。
图为实践队员们沿环山公路前往调研地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镇汉 摄
小队在前往终点的路上也偶遇了几户人家,其中一位淳朴的奶奶最令我印象深刻。她在一山间小道中走出,肩抗一块长约半米的木材,身材不高且双腿变形,走路并不平稳,那块木头也将老人压的有些倾斜。我们见状连忙跑上前去,想接下老人的木板,却被再三婉拒,最终只能请老人先放下木板,继续同我们聊天。近看才发觉老人已双鬓尽白,皱纹如刀刻般纵横,想必是常年风吹日晒所致,即便如此,她温柔的声线和淳朴的笑颜却依然如春水般润人心田,仿佛辛苦从来未曾伤她一分一毫。交谈间,她知晓了我们的来意,不但为我们热情介绍这里的情况,还不断邀请我们进屋歇息,言语之间满是慈爱。我们怕老人劳累,便没有入屋子,只是将木材放入院里而准备继续赶路。临别之际,分明可见老人的眼中闪烁着不舍的泪光,或许是我们也让她想起了许久未见的孙女。
我不禁思考,老人这一生生于山间农村长于山间农村,与从小就是城市中长大的我们在人生轨迹和经历上可谓迥乎不同。我们生长于城市却还时常做着“隐居梦”,可如此生活当真是能令自己感到幸福快乐吗?却也未必,也许只是对于未得事物的向往和美化。但可以确定的是,我深深为奶奶如今的情况而哀伤,年老体衰而独居深山,平日里无朋无客,更无亲人相伴;她望着漫山的绿树和鸟兽,望着浮云和骤雨,心中是畅然,也是孤独吧。我们挥手告别,笑颜带泪,情真意切。可在这苍山绿水间,在万古长河中,如此的一场遇见,即便如此动情,又怎能永久,不过一瞬尔。此见此别,不过半钟,论时间长度,于彼此几十年的人生尚不值一提,更何况于这亿万年之久的天地和山林呢?但奇怪的是,这场相遇,仿佛带给我了恒久的感受与触动,久久念着,难以释怀。
此等遇见与感怀,也许本身就是极大的幸事,也承载了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向当地村民询问辛夷的种植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镇汉 摄
也许是当地世世代代的人皆与这片山水有了深厚的感情,亦或是在这苍山之上依然无比繁茂的辛夷树群给了他们启发,当地人在远离车水马龙喧嚣的深山里,过着自己朴素而自觉美妙的生活。他们与漫山的辛夷林为伴,一年一收辛夷花;平日里,则是在自家门前的小块地上种点蔬菜粮食,或是在小院子里喂点家禽,偶尔去山中拾点柴火、摘点蘑菇。此般生活之意境,恰如屈原所写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而在古时,辛夷正是指木兰之花。
其实,我们下乡调研的十几日里,住在附近的村庄里,也按照青菜米饭的标准去自行烹煮每天的餐食,这样的饮食甚至比当地人现在的饮食状况还要简朴。但是,在日复一日如此的饮食中,在不断走访了解当地民情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仿佛已同这片土地,同这些人,甚至是历史上曽住在这里的人们,悄然产生了一些微妙的链接......但我清楚的知道,我们不是当地人,未曾真正经历他们生活的一切苦与乐,不可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即便如此,我们仍想尽可能的去感受当地人民的真实生活,并通过更完善的调研将当地的实际情况呈现出来,也希望我们认真完成的调研报告能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带了一些积极的作用。我们是路过的人,但也是怀有真心与决心的路过之人;我们不会以离开作允许自己懈怠借口,相反,我们将离开视为此刻要做出最大努力的理由。
当地人的生活中没有丰富多样的现代娱乐,有的只有面前广阔的山和繁茂的林。眼中的世界仿佛也只有石的灰色和林的绿色两种色彩。起初,我下意识觉得他们值得同情,仔细一想,值得同情的人好像又是我们。摩天大楼和灯红酒绿,仿佛是先进的象征,但楼中灯后,大都是空洞枯朽的灵魂。人们或许觉得自己在学习先进的知识、从事着前沿的事业,自然是比那深山中务农要进步的多,自己人生这一辈子的质量自然也要比他们好的多。但有时候,那种想当然的高贵,其实是自欺欺人的掩护。人生的好与坏,难以找到统一衡量的标尺,至于贵贱更是本不存在。经此一旅,我再无对锦衣玉食的半点仰慕与艳羡,也丝毫不觉我在城市的生活有任何值得沾沾自喜的地方。我发觉,人生的价值或许首先在于找到自己的价值,这样你才完成了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思想的交代;此外,若能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那便是更好不过了。当地人仅用他们的行为便教会了我踏实,拂去了我脑中冗杂的声音;每每想到接天的山林,我也能倍感安慰,而单纯勇敢地投身于自己真正向往的人生道路。如果可以,我还想在未来走入更多乡村,了解更多乡村的情况和村中居民的人生,为他们带去一些帮助。让他们不再因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而感到迷茫无措,也不受制于知识和金钱的不足而生活艰辛。
图为实践队员来到村民家中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镇汉 摄
返回住所撰写调研报告之时,我又起来了那位奶奶,于是决心更好地去完成这份报告,使之具有更高的实践价值,若如能帮助到当地的发展,那就最好不过了。毕竟,没人能真正定义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但如果当地的经济状况能更好些,或许当地人也就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余地。这也正是我们真正想做的,也是我们于山东出发的理由。(通讯员 于镇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