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海南学子三下乡:不畏岷江险,不惧蜀道难

  中国青年网阿坝州8月22日电(通讯员 朱肖莉)8月9日,川西灾后振兴调研团两个分队在汶川集合完毕,便一刻不停地赶往汶川县城八公里外的一个羌民聚居地,2012年被住建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萝卜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我们此行,正是为了观察其保护现状,探究其文化旅游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都说蜀道难,却疯狂跑个遍。

  山路险峻,一侧是山崖,一侧是河谷,蔚为壮观,让人不禁慨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沿途景色很好,群山环绕但植被并不丰富,十年前那场地震似乎还有迹可循,天空湛蓝明净澄澈,白云朵朵低浮慢飘,有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置身其间,只感人类渺小,脑子里只有两个字,值得。路途艰险也值得,跋山涉水也值得。

  盘山涉涧,行至半程,车突然停下,我们看见面前的一段道路由于山体滑坡地质沉降,已经被彻底毁坏,无法通行。队员只好下车小心步行过这一段路。这是萝卜寨唯一一条与外界连接的路,是经济线,更是生命线,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汶川一带地质情况不稳定,常有路断的事情发生,也是发展的一个痛点。

  队员们正在小心步行通过毁坏的公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娅 摄

  只为与你相遇在岷江边

  萝卜寨老寨大门旁立着一个国家住建部授的“中国传统村落”的石碑。也是主要民俗旅游的主要景区。说是景区,却没有什么人。进门是一条单一的步道,有一面土墙,墙外是山崖,墙内是村庄,萝卜寨人以自己古老的智慧,在山崖上开辟出了自己的家。沿着步道走,寨内杳无人烟。既无居民也无游人,想必和毁坏的山道有关。寨内大多门户紧闭,许久无人居住的样子。后来在新寨了解到,萝卜寨在地震后受到一定程度的毁坏,现在修复后作旅游用,居民大多搬迁到新寨,老寨只有很少的几户人家。

  看着这地势险要的老寨,了解到国家太平的重要性。百年以前,山匪横行,况且萝卜寨处于民族杂居之地,民风剽悍。萝卜寨的选址与修炼可谓煞费苦心。非常具有中国传统村落的特点。可是传统的小农经济转型时,古旧的智慧体现出它与现代发展要求的格格不入之处。

  步道尽头是岷江大峡谷观景台,观景台乱石交横,荒草丛生,周遭建筑有地震破坏的痕迹。没有游人如织的样子,倒是清净。俯瞰岷江,观景台下江水奔腾,世代不绝,岷江这条汶川人民的母亲河,她千年不绝,见证一切。山水面前,十年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观景台上俯瞰岷江大峡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肖莉 摄

  雁门乡萝卜寨没有什么新闻

  参观完老寨,我们来到新的寨区,新寨不远,在山坳里,步行十分钟可以到达。新寨也是按羌族特色风格修建的 但设施更加现代化,住房功能非常完备。到达新寨正值中午,家家户户炊烟升起,外出务农的人也缓缓归来,主妇们打理好家务后,就坐在门边做起了刺绣,小孩在趴在小桌子上做着暑假作业,一派安宁祥和的样子。

  新寨子是由浙江省援建的,以至于我们的队员穿着统一的服装走在路上时,会有在门口乘凉的老大爷用乡音问我们“你们是从浙江来的哇?”“不是!”我们回。萝卜寨村民对浙江省的感激,以及两地人民的深厚友谊,可见一斑。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没有什么新闻。

  在新寨入口处售卖李子和干货的羌族老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肖莉 摄

  于是转身向山里走去

  我们采访到一位正在做刺绣的阿姨,“您觉得这十年以来最大的变化的什么?”“路修通了嘛,我们出入和娃娃上学都方便了,游客也来了,生活也变好咯。”“要想富,先修路。”以前没什么感觉的一句话,到了汶川县,我体会是这么深刻。现在我们来时的路一断就是两个月,恐怕村民生活也有诸多不便。现在正值李子大上市的季节,家里劳动力还在的,都把李子人力搬运出去卖了,而劳动力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小孩儿的家庭,只好在新寨门口摆摊,以比山下便宜一半的价格将李子售卖出去。其实想想大地震之后,其他类型的地质灾害也从来没远离过这片土地,不禁心痛。

  队员们在离开前在新寨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聂小杰 摄

  在向其他村民了解了更多羌族文化传承情况以及旅游业发展等情况之后,收获颇多,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粗放式旅游还是当地依靠旅游创收的最主要途径,羌族文化缺少传承人也是一大痛点。告别村民,我们依依不舍踏上归途。这一趟旅程,一定要改变些什么,我们暗下决心。萝卜寨,我们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地方,要同新寨路上贴的标语一样“环境好了,游客来了,腰杆挺起来了。”然后才敢转身向大海走去,道一声,萝卜寨啊,我们去过。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