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湖南农大博士团走进隆回县 用心用情解民忧

  中国青年网长沙7月25(通讯员 庄淑贤)“感谢农大的博士们,帮我们分析玉米倒伏原因、测试分析土壤和水质,我们这地又有希望了!”7月3日-6日,湖南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组织博士团深入湖南隆回县花门街道太平洲村,为当地蔬菜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当地村民拉着博士团成员李顺连连表示感谢。

  初夏的太平洲村,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基地一片翠绿、美不胜收,但夹在其中一丛丛倒伏的玉米成了村支书周玉勇的心头痛。看到此情此景,农学专家周文新教授带着同学们下地查看,仔细询问村民的耕作方式、当地气候环境,初步判断是玉米栽种太浅,导致根系裸露在地表导致倒伏。

  “多年的鸡粪鸭粪堆积在塘底,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下雨天缺氧导致鱼类死亡。”在村部前的鱼塘前,土壤检测修复专家喻鹏教授针对村民们提出的疑问一一解答,并指导同学们对蔬菜地中的土壤、当地水源进行取样,带回实验室深度检测后再进行详细指导。

  “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哪些?”“您对村集体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否乐观?”“对于父母外出务工,你持有什么态度?”此次博士团除了提供种养技术指导,还深入羊古坳镇雷峰村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留守儿童现状调研。

  羊古坳镇雷峰村2021年被评为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等,村支部采取党建引领,发展集体经济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在村民家中,同学们与村民围坐交流。

  “在手机上有个通知群,村干部有什么消息都发给我们,村里也有广播,也会来家里跟我们讲这些事情。”“农村集体经济是对我们村有益的事情,我肯定支持。”村集体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让村民们对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信心满满。

  初夏时节,隆回县羊古坳镇雷峰村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科研基地稻田葱绿,微风拂掠,稻浪掀起层层涟漪,清淡的稻香沁人心脾,一株株水稻蓄力成长,袁隆平院士的铜像手捧沉甸甸的稻穗,深情望着这一片倾注了他心血的稻田。铜像前,湖南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团成员认真聆听基地负责人、超级农民王化永讲述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的故事。

  王化永为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农民,十余年来承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超级稻高产攻关试验,数次创造超级稻连片种植世界最高产纪录。“袁院士曾亲口跟我讲,1200公斤还没有突破,我们要继承袁院士这一遗愿,继续把超级稻高产攻关这一科研项目搞起来,为我们农业科技进步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科研基地负责人、超级农民王化永向博士团介绍着自己在袁隆平院士指导下实现水稻亩产突破900、1000、1100公斤的艰辛历程。他表示,种植水稻就得有“良种、良法、良田、良态”,这也是袁隆平院士赠给王化永的题词,更是王化永一直以来的种粮理念。“良种是好的种子,良田是好的田地,良法是好的技术手段,种好一颗好种子,更需要有农业情怀的良人栽培。同学们要好好学习袁隆平院士身上体现的科学家精神和爱国情怀。”

  “2019年开学典礼,袁爷爷来到现场,赠与我们‘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箴言,台下的同学和我都很激动。”博士团成员邓丽超说道,“今天和同学们来到袁爷爷曾经躬耕的田野,看着这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像袁爷爷一样,做一粒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好种子的决心。”

  “下农田、进农村,此次博士团三下乡,让我了解了农村现状和农民所需,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与期盼。”博士团成员李顺在稻田里对土壤进行采样,“我希望尽快回到实验室,开始检测工作,用科学的数据分析给村民一个满意答复,解决实际问题。”

  据悉,此次湖南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团三下乡以“汲科技芯力,绘振兴蓝图”为主题,成员们在邵阳市隆回县桃洪镇太平洲村、羊古坳镇雷峰村、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等地提供种养殖技术指导,对当地水质、土壤进行勘测,开展集体经济、留守儿童现状调研,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