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志愿者风采 >> 正文

冬奥村里 我和爸爸一起做志愿者

  一放寒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陆延彤就背起行囊,跟小伙伴们一起奔赴北京延庆冬奥村志愿岗位报到。除了自己能够参与服务冬奥,她觉得更幸运的是,自己的父亲也在延庆冬奥村工作。与亲人一起服务冬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陆延彤担任对外联络助理, 为前来参赛的外国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提供语言、引导等服务,协助代表团解决比赛、训练以及日常生活等事宜。

  “当时听到父亲也在,我很惊喜。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还能和亲人一起工作、过年,真的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陆延彤是在出发前一周才得知,原本在北京冬奥村服务的父亲临时被调到延庆冬奥村。上岗服务后,她和父亲在多个验证点进出口碰到过,每次都是匆匆地打个招呼就各忙各的。

  陆延彤的父亲参与了冬奥村安保工作,比她先到冬奥村上岗。有一次,她在停车场遇到了刚好下晚班的父亲。父亲对她说,“孩子,一定要做好防护,多喝水,天气冷多穿点,保护好自己才能顺利完成冬奥工作。爸爸相信你!加油!”这让陆延彤心中一暖。

  在陆延彤参加志愿者选拔、培训以及上岗的过程中,父亲一直在背后鼓励她,支持她,也更加坚定了她做好冬奥志愿服务的决心。“每天能和父亲一起工作,我感觉干劲儿十足,父亲的话也让我心里暖暖的。”

  上岗后,陆延彤和同学每天会遇到很多突如其来的急活,许多事情需要志愿者与各部门协调沟通,协助外国代表团能够顺利地在冬奥村完成训练、比赛以及生活。

  由于志愿工作性质,陆延彤每天会在冬奥村各个地方奔波。“上岗两周多的时间里,通过协助代表团与各个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我觉得自己的逻辑越来越清晰,在语言沟通上也提高了很多,能简单化清晰化的说出最重要的信息,很有成就感。”

  上岗不久,随着各国代表团入驻冬奥村,陆延彤的工作日益忙碌起来。

  沙特阿拉伯代表团抵达冬奥村的第二天,陆延彤和另外一位助理接待了代表团一行,并协助他们悬挂旗帜。悬挂三面大旗,两面小旗的任务并不轻松,因为大旗子要挂得很高,旗子本身很轻,冬奥村在山里,风很大,所以需要先把底部的桶里装满水才可以压住旗杆。

  “灌满水后的桶很沉,我们两个女生是拿不动的,所以我们4人做了明确分工:助理负责灌水、拿支架,沙特代表团团长Hamad和运动员Marcelo负责拿水桶。我们组装零件并安装旗扣,他们安装上去并立起旗杆。”陆延彤说。

  在第一面旗子成功挂起后,沙特代表团成员高兴地和陆延彤击掌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从午后暖阳到落日余晖,他们齐心协力完成了剩下的工作。

  陆延彤说,在这个过程中,代表团团长Hamad一直在关心着中国志愿者,他一直在重复着“小心小心”这句话,还问大家累不累,需不需要休息。“他说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人,更喜欢与中国人对话,因为你们总是很热情,乐于帮助他人。代表团非常肯定我们的工作,我觉得一切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更巧合的是,陆延彤的舅舅是一名在冬奥会赛时负责交通运输的公交车司机,与陆延彤父女一样,在不同岗位上一起为北京冬奥会贡献力量。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冬奥志愿者服务强度大、闭环周期长、疫情防控奉献高,但陆延彤说:“这次服务冬奥会因为有爸爸、舅舅和我一同为冬奥会奋斗,一起鼓劲加油,我和父亲、舅舅也变成了在服务一线互相鼓励的战友。”

  父女俩一起上阵服务冬奥,妈妈成为他们最深的牵挂,陆延彤说:“妈妈和姥姥一起过的年,她说会做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一家子都期待我们三个冬奥会服务者的平安归来,也希望我们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安全地、健康地回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通讯员 唐恩思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