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家访,把爱带给留守儿童

  家访,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可能是可怕的,老师会告诉家长自己在学校不好的表现,家长会告诉家长自己在家里不好的表现,搞得自己两头丢面子,但是事实上家访并不是这样的,对于尚未有自理能力的小孩来说,家访可以让老师了解小朋友的生活环境,理解小朋友的性格,就小朋友在学校表现与家长进行一些沟通,家长也能进一步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说,家访是非常必要的。7月2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京鸿”志愿服务队的三名志愿者赴京山罗店开展志愿活动已经过去了两个星期,为了增进对罗店希望家园小朋友们的了解,志愿者们开展了家访活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他和姐姐由爷爷奶奶抚养。虽然当年我也是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但是我处在的境地比他幸福多了。他的父母离异且均在外地打工,父亲在深圳已经有了新的家庭,刚给他生了同父异母的妹妹。母亲在汉口打工,已经两三年没有回来看望他和他的姐姐。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两三年前发生了什么,他是很大概率不记得的,就比如小学二年级时我母亲怀着我妹妹回了家,虽然只是一年未见,但当时的我真的完完全全不记得我母亲这个人。但是不同的是,我母亲在这之后就没有离开我,而他的母亲大概率是不会回到他的身边了。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母爱其实是很重要的,而他,可以说是从未得到过母爱及父爱。连想到他和他姐姐的内向表现,也就不难明白了。他奶奶在和我透露这些信息的时候,眼中泛着泪花,我知道她在对儿子前儿媳的事情无能为力,对孙子孙女小小年纪就缺乏母亲和父亲照顾感到悲哀。

  结合今天走访的学生家庭和身边的事例,可以知道这种现象在乡下是挺普遍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老人是空巢老人。村中并没有太多中年人,他们在哪?几乎都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打工。他们为了谋生,迫不得已各奔东西,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一年也难得回家一趟,这是无奈的,也是必须的。

  在这四户人家里,条件最好的是另一个小男孩,他父亲在深圳打工,母亲在镇上超市上班,有一个很懂事的上初中的姐姐。前年刚刚搬进统一修建的楼房,住房条件还算不错。由于他妈妈工作较忙,他姐姐照顾他、做家务比较多,真是应了那句“长姐如母”的话,在这方面,他姐姐比同样是姐姐的我做的好多了。他的父亲不在身边,幸好还有一个懂事的姐姐帮着分担,不然他的童年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幸福。

  可不管怎么说,他们都还是不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拥有同样的教育资源,同样的玩具,同样的兴趣班,同样的父爱母爱。可能正是这样,才会有希望家园的存在,在留守儿童漫长的暑假里,让他们离开长时间耗费时间的手机电视,去接受一些兴趣培养,会有人代替他们的父母给他们检查作业,会有人向他们介绍外面的世界,会有人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我们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乡村支教时,村书记告诉我们,条件不是很好,让我们克服一下。可去家访我才明白我们的住宿条件有多好,我们住在统一规划的小洋楼里,照顾我们的阿姨对我们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每餐变着法给我们做好吃的。相比一些留守儿童,住在黑洞洞的半商半住的房子里,我们住在城里的大学生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我对留守儿童所缺失的爱和条件无能为力,但我也许可以在剩下的两个月的支教世界里在为他们多做一些什么,再多疏导疏导他们的心情;再多教给他们一些知识;再引导他们看看大千世界;希望留守儿童,包括曾经是留守儿童的我,会以更差的起点和更高的终点向世人证明自己:我们也可以。(通讯员 余希)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