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七月,仲夏初茫,一半是热烈,还有一半,是担当。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引导大学生开展下沉式、进驻式的实践活动,7月14日我随团队——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梦之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火光村,一起探寻那乡村深处的守候与期待。
清晨的微风徐徐地吹着,阳光透过树梢将光晕洒在我的脸上,那一刻,我知道,这大抵不会是普通的一天。在汽车开往火光村的途中,我不断想象着,想象着火光村的模样,我不断思考着,思考着火光村是否也如其名一样“热烈发光”,我靠在座椅上,缓缓闭上眼睛,静静期待着……
“好了同学们,准备下车咯!”司机师傅话音刚落,我便从睡梦中醒来,急匆匆的收拾好书包,同司机师傅热情地道了声谢便跟随队员们一起下了车。一下子映入眼帘的,是青翠的树林,潺潺的溪流,还有探出脑袋东张西望的小草,肆意生长随风摇摆的禾苗......我注视着这一切,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别有韵味的画卷,村子虽然看起来不太富裕,但是漫步在这乡村小道上面,我第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给予竟然可以如此慷慨。
骄阳似火,烈日当头,队员们虽嘴上说着“好热啊,我快走不动了……”,实则却都在暗暗发劲儿似的紧紧地跟随着负责人的步伐。大家都明白,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途,说天气热只不过是过过嘴瘾,其实内心深处都渴望了解乡村更多一点,都渴望可以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
金灿灿的全是玉米,院子外面是,房屋里面也是。跟随着负责人的脚步,我们来到了一个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农户人家,说她平凡是因为她也如众人一样是一个为生活而努力的人,说她不普通则是因为她是一位年逾古稀的留守老人。
刚到院子里,老奶奶便热情地迎了上来:“这些娃娃是来干嘛的啊?快进来坐,外面晒人得很!”老奶奶话刚说完,便拉着我的手往屋里拽,生怕我晒着一样。老奶奶的手粗糙了点,但是却又让人感到舒适,就像是我自家奶奶牵着我一样。
一踏进房门,屋子里除了一个年代有点久了的沙发和木头桌子,其余地方全是堆积的玉米,如果你留意看,你也许会发现玉米堆里也还放置着一个有些损坏了的长条木椅。这些玉米棒子颗颗饱满,我猜想这一年肯定是很不错的一个丰收年。
我们同老奶奶一起坐下,我们和老奶奶一起剥着玉米,起初老奶奶还很不“信任”我们,她担心地说道:“娃娃们,可不要把手磨破了哇,你们不用帮着我!”队员们都笑呵呵地抢着说道:“奶奶,相信我们,我们一定帮你剥完,嘿嘿嘿。”
图为实践队员们同老奶奶一起剥玉米。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姝钰 摄
在剥玉米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老奶奶还有一儿一女,儿子一家在外打工,女儿远嫁,家里面的一切都由老奶奶一个人守着。老奶奶说道:“我在家里为他们做好后勤工作,我守着房子,他们才好安心赚钱养家。”这句话深深的触动到我,这大概就是乡村深处最淳朴的守候吧。
近些年,乡村发展变化大,村村通公路,用网用电的问题已经全部都得到了解决,生活相比以前是大大地提高了不少。其中老奶奶还特别夸赞道村子里用水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改善,村里的水都是由政府出钱进行打井取水,所有水源也都是经过相关部门检验合格的。老奶奶说:“我特别开心能遇上这么好的国家政策,过上了好生活。不过,我也希望以后娃儿些在农村也能有个好工作嘞!”
听到老奶奶这么说,我心里是开心的。不过,与此同时,我想我们更多的是应该是去深入思考。虽说自“十四五”开局以来,各地以乡情感召,政策吸引,事业凝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的为乡村振兴推波助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但是我们要明白,光在理论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沿着前人的脚步前行,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棒,这一次终于传到了我们的手上,这条路终究需要我们继续开拓。
图为实践队员在老奶奶家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唐鑫培 摄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通过走访老奶奶家的经历,我更加明白,只有深入乡村基层,聚焦农村现状,才能更加清楚乡村振兴的路应该怎么走。如今社会的发展,大多数人都已经觉得科技已然是愈来愈发达,可是殊不知在这乡村深处,玉米还得是靠双手一粒粒剥下来,可殊不知在这通电通网的乡村深处,留下来的青年更是寥寥无几……终究是农村经济发展上不去,年轻人就留不住,农村生态改善不了,外地人就吸引不来。我想,要多到乡村深处去,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农民家坐一坐,去问问那些存在的问题,去了解那些对未来的期待。一个一个问题的吸入,一个一个问题的突破,乡村振兴的路总会越拓越宽的。
乡村的建设与发展连接着充满希望的未来和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乡村振兴的意义深远而重大,光靠个人是不够的,光靠走访是不够的,需要的是所有新青年的聚力奋斗,需要的是所有问题背后的思考与行动。
振兴乡村,我们在路上。(通讯员 周虹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