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2日,广东医科大学阡陌志愿服务队来到了湖南省张家界桑植县白族乡银杏塔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墟落碎阴暮,桑榆烟景昏。”在徐徐前进的火车里,我感受到我们逐渐靠近了此行的目的地——桑植县。望向窗外,一副乡村光景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来。澄澈的阳光铺洒在大片大片的玉米地上,高耸的桑树飞快的擦过视野。深深的吸一口气,感觉肺腔融入一股与城市完全不同的泥土气息来。
初到桑植县的银杏塔村,我们便在当地书记口中得知,当地教育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村里的小孩都是一起到镇上去上学的,而上学期间留在村里的小孩只有5个。这个消息让我们震惊之余,又有点难过。基础教育是学龄儿童多么重要的启蒙阶段,而乡村教育又是乡村孩子培养反哺意识的重要一环。缺乏的教育、闭塞的消息和有限的资源是成为孩子们走出大山的重重障碍。为了突破这些障碍,我们才会来到这里开展支教活动,为这里的孩子们拨开些许迷雾。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做早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慧敏 摄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调查之中我们不仅得到了村民医疗水平常识等样本,总结了银杏塔村的医疗水平现状,还积极宣传了我们支教的消息,这得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支持。
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是紧张不安的。我既不是专业的讲师,以往我也没有任何讲课的经验。因此我非常害怕把这堂课搞砸。但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里的孩子们非常积极主动。他们对每一节课都保持着极大的兴趣,源源不断的汲取着知识;同时,他们又很鲜活热情,向我们输送激情满满的能量。因此,这一节课里,我越上越兴奋,越上就越舍不得离开他们。我忍不住多说点,再多说点,向他们描述大山外面的生活。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上课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梦婷 摄
我明白,短时间的支教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是,这一节节35分钟的课已经在这群小朋友的心灵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大山以外的世界有了探索欲望的种子,一颗孕育巨大能量的种子。当我看见每次课堂结束之后,那一双双不舍的手,那一只只渴望的眼睛,我知道我们成功了。此时我们不仅仅是支教者,更是踏入大山的播种者。
“老师,老师,你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呀……”我知道他们本意是想问我的下一节课什么时候上,但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过了这一段时间,我们或许难有机会再相见。而小小的他们,是否又会在日复一日中,忘掉这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我抚摸着其中一个小女孩的小脑袋,坚定地望向他们,“好好读书,我们都等着你们来找我们,好吗?”他们都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图为志愿者调研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崔绮琳 摄
林立的树林虽然为纯净的孩子们挡住了城市的浮华,却也阻挡了他们能够前往的更高的山坡上。下乡前一直与我们联系的书记说,留在这里的书记,有两个就是毕业多年的大学生。他们自愿放弃城市的光鲜亮丽,选择回到大山,就是为了能够送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而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能在这一条路上与他们同行。即使不被理解,却仍然坚持了几十年。
在一个地方支教,对我们志愿者来说,是一张单程票。向大山前进,播下一串希望的种子。大学毕业后决定留守乡村的两位书记,拿着的也是单程票。常年的留守,耕耘一耦安静的土地。但是这两张单程票,或许能够换出孩子们的双程票:一张票走出大山,是支教的种子生根发芽;一张票回到大山,是像书记这样千千万万甘愿下沉的奉献者反哺成林……(通讯员 苏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