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寻一城两馆,品杭城之韵

  2021年7月初,我跟随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图书馆)“馆中窥城”杭州文化场馆调研小队走访了杭州市文化场馆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杭州图书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和浙江省科技馆,在走访这些文化场馆的过程中,我不仅体会到了这些文化场馆当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也体会到了文化场馆在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细雨如丝,初遇杭图 

  我们调研的第一站便来到了杭州图书馆,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杭州图书馆曾数易其址,我们来到的是位于市民中心的杭图新馆。早上出发时候,天空一直下着濛濛细雨,我们都很担心雨势会不会逐渐加大,但好在天公作美,当我们赶到杭图的时候,依旧是细雨如丝,笼罩在雨幕后面的杭图,更显出古朴典雅的美来。

  走进杭图,给人的感觉是古典与现代相交融的美。一楼进门的左手边就是奶茶店与甜品店,右手边则是阅览室,两种不同风格的设计却在杭图这个空间中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统一于杭图为读者提供公共服务的框架之下。

  在杭图,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个图书馆的馆藏分布,杭州图书馆的馆藏实力雄厚,但几百万册的书并不会在杭图的空间当中显得拥挤,反而由于别具匠心的设计而显得富于书香气息。一楼的植物书籍展览区前面摆着几盆多肉植物,三楼的亚运专属场馆则布置了亚运文创产品。漫步在杭图当中,真的会有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感觉,或许这就是杭图被誉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的原因吧。

  我在团队中主要负责摄影摄像的工作,因此也十分留意观察杭图那些不为人所知的美。我看到有人捧一杯清茶,凝心静气的阅读一本古籍;也看到有人伏案小憩,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身上洒下点点光斑。在图书馆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所有人都放下了世俗中的一切身份,他们只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阅读者。这边是图书馆的意义所在,守住喧嚣城市中的一方净土,为市民留得一隅清净。

图为杭州图书馆书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邹琛 摄

  悠悠运河,古韵绵长 

  调研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博物馆位于运河广场,于2006年正式开放,系统地记录了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

  由于疫情原因,博物馆内人数骤减,调研小分队去的时候,馆内并没有太多的人,在登记过后,我们请了一名解说员陪同我们,为我们讲解运河的前世今生。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运河博物馆与周围的几个小学进行合作,推出了小书画家们的书画长廊。长廊中显挂的书画作品,虽然笔法稍显稚嫩,但是已经能看出小书画家们的功底。书画长廊将运河文化与学生的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也是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

图为队员在运河博物馆内参观书画长廊。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誉馨 摄

  通过在两个地方的实地调研以及问卷发放,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其他的一些文化场馆并不仅仅是矗立在那里的一座场馆,更多起到的是一种鲜活的文化教育功能与交流功能。

  在访谈中,多数受访者表示,在参观这些文化场馆以后,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所提升。除此之外,文化场馆起到的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能够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这也是公共文化场馆在“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当中所应当起到的作用。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