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湘”遇十八洞村,感悟乡村巨变

  七月,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季节,更是一个充满热情与阳光的月份,而“湘”遇,总是发生在七月。

  随着蝉鸣声越来越响,我的大一生活接近尾声,而此时,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悄然而至。我以满腔热忱投入到了“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服务精准国际传播”实践活动中去,并跟随湖南师范大学国情考察团乡村振兴国际传播调研队“湘”遇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进行为期三天的采访及调研活动。

图为调研队赴十八洞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泓锟 摄

  三天的时光很短暂,于我而言像是一部难忘的纪录片,仍历历在目,颇多的感悟与收获,让我深刻认识到十八洞村脱贫经验所在。

  从精准扶贫到花垣县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八洞村美起来了、富起来了、火起来了、强起来了。这无不得益于坚持外出寻求出路的年轻人精准发展特色产业,种猕猴桃、养蜜蜂、养黄牛、绣苗绣、建山泉水厂......

  我惊叹于——曾经,进村路是3米土路,9米国道成了村民眼里最宽的路。可近年来,花垣县及州、县交通运输、公路等部门坚持脱贫致富、交通先行,按照山区特色,因地制宜推进十八洞村的公路建设,拓宽提质建设全长8.856公里的Y021线(G319至十八洞村公路);同时,结合地质地貌特点,打造显山露水、自然通透、乡村野趣的生态景观,把这条公路建成了路在山腰绕、路在林中穿的生态美丽乡村公路。

  我更惊叹于——为抓好苗绣产业的实施,两年来,省、州、县妇联三级联动,在十八洞村成功探索出一条农村妇女在家门口灵活实现就业的“精准扶贫”之路。其间,倾注了各级妇联人的心血:组织人员对苗绣市场进行系统调查;培训妇女,提高刺绣技术水平;上争外引,共投入资金60多万元用于技术培训、购买原材料和开辟市场。多措并举,激活了十八洞的“一洞春水”。

  这也让我有了诸多启发:脱贫工作需硬软实力相互结合并转化,不仅要将“软资源”转化为“硬实力”,还要用“硬实力”反哺“软资源”,实现硬软实力“合作共赢”。

图为当地向导向调研队介绍十八洞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泓锟 摄

  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帧画面便是当地向导为我们介绍“时任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在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这一事件,从深度贫困苗乡到小康示范村寨的乡村巨变,在我看来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脱贫攻坚经验。

  联想起许多政治知识的我,也有了自己对国际视域下扶贫经验传播的心得:我们不仅要铭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将实实在在的经验做法与脱贫期间所遵循的模式分享给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贫困地区,更要启发各国按照自身的国情,走出属于自己本国的一条脱贫道路,为世界减贫贡献大国经验力量,发挥能脱贫,脱好贫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扶贫先扶智,硬软实力相结合的意识流,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坚持,韧性,意识,硬软实力,国际传播等关键词,成为了我对此次调研活动的总结。十八洞村的蜕变之路就好像处于大学时期迷茫的我们正一步步探索如何成为创新性人才,实现涅槃重生。是啊!唯有我们真正领悟并汲取十八洞村的脱贫经验,向着青年人才的方向发展,才能在未来为更多贫困地区乃至世界上的贫困国家贡献自身的一份绵力!

  此次赴十八洞村调研让我明白,脱贫不是困难事,选择以什么方式脱贫也并不难,难的却是持之以恒的信念,脚踏实地的韧性,超前发展的意识,执着地坚守着同一份事业。正值芳华时期的我们,更要牢记党赋予青年人的使命担当,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所奋进,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通讯员 吴泓锟)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