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实践纪实 >> 正文

学子赴开封历史街区调研:感悟老城历史,探索焕新未来

  7月15日,中国海洋大学赴河南省开封市历史街区调研团结束了为期5天的调研实践。调研团旨在通过实地考察部分未改造和改造中、改造后的历史街区,采访当地有影响力的民间文化志愿者,并根据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问卷调查和走访,了解公众对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中的需求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和关注此问题的非政府组织,更好地促进历史街区的正向保护和开发,形成重视历史街区保护和科学开发的社会氛围。

  调研团由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经济学院的六位同学组成,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马树华老师担任调研团的指导老师,给予调研团指导帮助。

  实践队员们采访居民在街区的生活经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梦晗 摄

  触摸老城文化肌理

  调研团在对老街区走访调研时发现,这几处街区的历史风貌保存程度和其改造状况都不尽相同。收入较高的家庭往往对破败的老房进行翻新改造,而收入水平较一般的家庭所居住的院落保存得更为完好。队员们总结出现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民居以以下三例为代表:一是在位于刘家胡同的近代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刘青霞女士的居所——刘青霞故居,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作为爱国教育基地对外免费开放,为政府在刘家胡同大院的基础上主持保护开发,是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的范本。但与之同处于一个历史地段的民居较为杂乱阴湿,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历史风貌区。二是位于北太平街的市级保护单位张登云故居,张登云是民国时期河南籍的进步革命人士,张登云之孙张尹近年来主持了故居的重建。民间文化志愿者付保军也集资修复了部分门楼,故居院内的西厢房仍有居民居住。三是生产后街37号院,其主人曾为清代的开封知府,现该四合院被纳入鼓楼区复兴坊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提质改造工程,被重点修立,重焕生机,而它的具体用途仍待开发。

  在开封市的历史街区中,政府和民间组织重视有代表性的建筑并对其加以保护,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离开原有的历史环境,只作为几个孤零零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就会失去内涵。因此,队员们认为,历史建筑周边的整治必不可少,如此也能更好的达到旧城区的有机更新,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的目标。

  热心居民为队员们介绍张登云故居的修复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海楠 摄

  访商户体验新活力

  书店街上春秋书店的店主告诉队员们,书店街的几次面貌更新,带动了客流量的增加和营业额的提升。复兴坊文化街区里则有被利好政策吸引、从北京回家乡创业的绫罗定制旗袍店的店主,几个热爱文学与宋代历史的朋友共同经营的一束光书店……自历史文化街区修补整治工程启动以来,复兴坊街区民生提质、文商旅融合发展有机结合的速度不断提高,街道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形成了良好的街区生态,形成了“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地区建设—经济发展”的良好循环促进过程。

  漫步古镇还看今朝

  根据开封市的城市发展规划,朱仙镇组团是开封市打造的一城两核六组团多极支撑体系中的重要一极。调研团去往属于“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的启封故园,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到启封故园作为景区开放近两年,已有稳定数量的游客,但商家数量有待增加,故园的各个小镇园区也在稳步推进建设。

  朱仙镇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整合资源、集中开发的潜力。但其目前基础设施仍待完善、招商引资能力不足,如何在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文旅产业,成为一个极为关键的发展议题。

  走访期间,朱仙镇木板年画传承人尹国全老先生为队员们讲述了这几年间他对木板年画的创新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并殷切嘱托我们在调研结束后也要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问题,他认为像自己一样的手艺人能力有限,难以系统发掘、传承传统技艺里深厚的文化内涵,希望高校可以承担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传统文化。

  朱仙镇木板年画传承人尹国全与队员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涵 摄

  实践活动的最后,队员们采访到开封知名民间文保志愿者带头人付保军。八年里付保军老师带领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义务传承弘扬开封的历史文化,保护开封的胡同、古建筑,并走出开封交流。他将胡同比作开封的“毛细血管”,表示开封的大街改造完成后,胡同的改造应被提上日程;开封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已经为城市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应当继续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向更加国际化的长远方向前进。他也提到,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生活过后怀着乡愁回到家乡,为志愿活动群体带来了新的血液,宣扬了“敢为人先”的精神。

  而在8月公布的河南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中,开封有三个街区位列其中,分别是双龙巷、书店街、马道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与保护正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人们的乡愁正凝结在老街、老城里。调研团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宣传官民结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街区保护模式,探索绿色环保的文旅商结合的发展之路,为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留住邻里乡愁出些许微薄之力。(通讯员 赵涵 孙梦晗 王玉岚)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