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浙海大学子三下乡感悟:倾听东极之声,传承丝路文化

  前往东极岛的船桨旋转着,推开层层波浪。朵朵浪花穿过云雾向一望无际的远方缓缓涌去,涌向屹立着举着火把的财伯公的庙子湖,涌向沉寂着里斯本丸沉船的青浜岛,涌向流传着白云娘娘美丽传说的东福山……浪花虽美,却易消逝。时代的脚步匆匆向前,有人聚焦于岛屿开发、商业价值,却少有人再去倾听那沉寂已久的美丽传说,少有人去挖掘随海浪翻滚向未知远方的“沧海遗珠”。

  7月24日至26日,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丝路海潮音·讲给世界听”浙江沿海民间故事传承保护实践团在东极岛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活动。在这三天中,我们考察历史遗址,追踪丝路足迹;我们访寻岛上住民、游客与渔民画创作者,了解民间故事的发展与现状,倾听海岛沉淀已久的声音。

  图为实践团成员抵达青浜岛。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昕阳 摄

  漫步在东极镇庙子湖岛的街巷,随处可见色彩明丽、画风质朴的渔民画。这些画作被绘制在陶罐上、房屋上,被挂在店铺里、展厅中。在渔民画展厅,我们采访了渔民画发展中心主任梁银娣,参观了展厅里的画作,也亲自体验了渔民画的创作。除了色彩的视觉冲击,渔民画的内容更是深深吸引了我们。

  作品大都是描绘东极渔民生活的,也有许多作品是描绘东极民间故事的。这些作品的旁边都会附着一张纸条,图文并茂地向大家介绍当地美丽的传说。在许多文创衍生品上,我们也发现了民间故事的痕迹。渔民画是东极岛人无声的语言。热爱大自然的东极岛民在这片土地留下他们瑰丽的想象与传说,悠悠历史和淳朴民风在这片海域留下了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美丽故事。而智慧的东极岛人,用这种特殊的形式,将东极民间故事生动地传承下去,讲给大家听。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渔民画绘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昕阳 摄

  日落时分,在山路上总能遇上摆着小凳聚着聊天的老人们。谈及当地的民间故事,老人们总能侃侃而谈,绘声绘色。从老人们口中流出来的故事情节,比书籍记载的还要原汁原味,详细精彩。但当我们在景点、码头采访游客是否了解东极民间故事时,大多数游客回应我们的是茫然的眼神和尴尬的微笑。考察青浜岛、东福山时,我们也更深切地感受到“旅行”意义的转变:独一无二的遗址、传说发源地被冷落,或是被观光车匆匆一带而过,围着海域散步、拍照却成了众人的钟爱。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游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昕阳 摄

  我们发现传承东极民间故事,东极岛人有在不断努力:他们巧妙运用他们独有的形式,结合丰富的游客资源,保护着哺育海岛人成长的文化珍宝。依着质朴的民风与美丽的风景,东极岛渐渐热闹起来:一家家民宿拔地而起,一艘艘游船往返于岛屿之间……但在欣喜地看到东极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商业化背后的遗憾:“网红打卡点”每天人满为患,著名景点背后的故事却无人问津。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前往里斯本丸沉船遗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昕阳 摄

  千余年前,一艘艘从中国大陆驶往各个海域的船只,给世界带去了中国的奇珍异宝,更带去了中国悠久的文化,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故事与传说;望眼当下,沿线的经济确实蓬勃发展,然而海岛民间故事这幅瑰丽的画卷却正在被淘洗淡出现代人的记忆。冯骥才先生曾说过,中国在保护自己的文化时,还需要创造更好的形式和平台,让民间文化真正融入日常生活。振兴“一带一路”是个很好的平台,而如何将保护与发展“双管齐下”成为发展海岛、传承海岛民间故事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我们跋山涉海,踏浪而来,只为携这朵朵浪花,将它们的故事说给世界听,与世界共享这美丽的文化盛宴。走近东极,传承丝路之声,发展丝路文化。我们在倾听,我们在讲述,我们在行动。(通讯员 骆简之)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