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我在2019年7月8日跟随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艺点武隆”乡村旅游创意设计实践服务团前往武隆区桐梓镇进行两周的三下乡活动,度过了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暑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诗篇中的这一幕真的出现在我眼前。在桐梓镇的一处悬崖峭壁上,一座古典精致的楼阁赫然在目,仿佛真的处于白云深处。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座楼阁出自一位六旬老人之手,他就是陈维清。

  通过和老人交谈,我们得知了陈维清精彩又不平凡的一生。“弱冠系虏请长缨”,十五岁参军,保家卫国,在经过硝烟战争的磨练后,陈维清退伍回校学习。在学有所成后,他又应国家需求毅然投身于教育行业,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磨砺出他坚韧又高雅的品格。

  对于他义无反顾地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我们由心赞叹,更多的是敬佩。如果换做是我,在我十五岁之时,我在想什么?我是否有这样为国奉献的自觉?我想答案不言而喻,时代在前进,但我们不可否认,如今新一代的青年,心中的激情与热血在不愁温饱的和平年代中已经所剩无几,我们很难感受到在陈维清那个年代,这些一心向党,将一生奉献给国家的精神,也没有机会去做这些伟大的事,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为国家、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与陈维清爷爷一样,如今也就读师范专业,我希望未来我能学有所成,像他一样,将半生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为社会培育出人才,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陈维清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将自己在战场中磨练出的坚定果决,学校陶冶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理念,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年过六旬后花费七年亲手修建出自己梦想的房屋。虽然并不是高楼大厦,但这是一个老人心血的累积,多年来的梦想,而我也为他能老来圆梦而为他感到开心。

  他说,其实做木匠和修房子是他自小的兴趣爱好,他小时候总偷偷看村里的木匠做家具。因为兴趣爱好,他坚持了七年,不畏风雨险阻。从前老师经常对我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而在陈维清身上,我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他七年来从未想过放弃,一直亲身躬行,不敢有丝毫懈怠,看过他对梦想的执着,我如何能不受益匪浅?对待梦想,我也将会始终如一,不轻言放弃。

  我不知道是怎样的执着,怎样的坚持,才能让一个老人不惧岁月的洗礼;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觉悟,才能让一个生长于大山的老人坚守和谐自然的理念。陈维清是幸福的,临近暮年,他还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今能像他一样的人太少太少。我敬佩他的执着,叹于他的坚守;我幻想他的生活,嫉于他的洒脱,人生在世,莫过于敢想,敢做。我由衷地希望,往后也能从自己身上,窥探到这个老人的身影。

  如果没有这次高山桐梓之旅,我不会知道有一位老人住在山巅,睡于云海,如果不是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不会发现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人生。其实,每一次旅途,都是为了更好的成长,也是一场盛大的丰收,而陈维清老人的这份精神,将会在未来的道路上伴我前行。(通讯员 王雪菲)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