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我在幕后,同样感动

  第一次接触支教这个概念还是在看到课本上那张名为《大眼睛》的插图时,照片中的小女孩原先正在本子上写字,抬起头的那一瞬间被摄影师记录了下来。照片是黑白底的,与现今华丽的色彩搭配相比毫无特色可言,但照片中那双眼睛却足以打动每个看到这张照片的人,清澈透亮,满是对知识的渴求。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的城市之外还有这样一群挣扎在温饱线却又渴望知识的孩子。彼时的教书先生也曾向我们讲述过他的支教经历,褪去城市人的生活习惯,深入山区为孩子们送去知识和温暖。深受感动的同时,我也希望未来的某天能参与支教工作,传播这一份感动,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今年夏天,我加入了西安外国语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上三清支教团队,担任视频的后期剪辑工作。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给支教的可行性打上了问号,让我在兴奋之余又感到些许的可惜。好在最终我们决定采用线上支教的方式,通过电波我们终相聚云端,齐聚一堂。活动开始后团队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开课准备,同时我也接到了第一个剪辑任务---制作本次活动的先导片。由于疫情原因无法线下见面,关于先导片的内容、形式的讨论只能在线上进行,还在经过几次线上会议讨论后,我们决定以团队成员共同说出一句话作为视频的主体,加以时下流行的踩点形式完善视频。在经过多次删改整理后,在7.18号的线上见面大会上我的第一个视频播出了。见面大会结束后,我收到了来自团队成员对视频的称赞,我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7.20日我们正式开课了,在之后的每一天都有新的课堂录屏素材上传,虽然我没有参与到课堂当中,但通过这些录屏素材,我依旧能体会到最初教师先生给予的那份感动。英语正音课上,授课老师对着摄像头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发音时的口腔动作和形状,在细心严谨的教学过程中又不乏幽默。数学课上,借助电子白板,授课老师如同在线下授课那般演示计算课程,途中不忘点名某某同学进行口答,我想,要是在线下授课的话被点名的同学应该会有些头疼吧。手工课上,由老师带头通过摄像头一步步展示折叠步骤,镜头中的孩子们有的能及时跟上,有的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有趣的应该属舞蹈课了,胆大外向的孩子跟着老师的动作在镜头前尽情展示自己的舞蹈动作,胆小害羞的则“三动一回头”,需要时不时回头看屏幕中老师的动作,生怕自己错过了某个细节。时间一天天过去,在每天收集到的视频素材中,通过镜头看着孩子们的笑容,听着他们的欢笑声,我不禁想到,即使当下疫情使我们不能面对面交流,但通过线上的方式,师生间彼此间的信任也能够很好的搭建起来,并且在教学中穿插进行的互动小游戏、趣味知识竞赛等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通过麦克风喊出自己的答案,此起彼伏的说话声不正就是师生彼此间距离拉近的表现吗?通过电波传达的话语虽然可能由于网络等原因而断断续续,但只要我们用心,它同样也能够有温度。

  在支教活动进行过半时,我接到了第二份剪辑任务—-对支教活动进行中期总结。在对素材进行整理时,我再一次被一帧画面感动,就像多年前看到那张名为《大眼睛》的照片那样。画面中的女孩手中拿着自己手工课上的作品,脸上挂着笑容。不同于多年前的那张黑白底照片,这是张彩色的照片,但与多年前那张照片相同是,它足以打动每个看到它的人,当你看到它时,你会不禁跟着她一起微笑,至少于我是如此。看着它我突然想起自己曾在书中读过某位作家对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支教的论断,在这位作家眼中,支教是要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深入,短期的不过是“为了获得经历体验的活动”。在成为这次团队的一员之前,我对支教有着同这作者相似的观点,但现在我认为即使是短期的支教也能够在师生双方心中种下种子。对于尚还是大学生的老师们,在未来这颗种子可能生根发芽,促使他们将支教作为自己的事业甚至使命;对于孩子们,通过向他们展示他们小小县城外的世界,在不远的将来这颗种子或许能激励他们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甚至家庭的处境。这样看来,纵使是短期的支教活动又有何不可呢?(通讯员 丁泽杨)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