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跨越地域的沟通—邂逅一场黄花开

  兰州大学赴红色老区精神扶贫暑期实践团于2020年7月20日至8月18日以线上调研的方式,对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进行了线上采访调研。

  在短短的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本次社会实践,包括前期的线上村落选择与联系,中期的人物采访与后期的材料补充与采访稿的撰写,这一路上,我们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实践的一开始,我们就明白,采访的道路遥远且艰难。寻找典型村落,联系村庄,就有很多困难。一开始网络上搜索到的电话号码的错误,后期从市里打电话打到区里最后到村庄,这期间都困难重重。从方言到采访内容,从公函的证明到后续的结项任务,都需要花费心思,去思考,去感悟。由于前期经验不足,在沟通过程中,多次打扰了宣传部负责人,他们却没有一丝不耐烦,认真细致的指导我们更改公函,修正采访大纲,在最后一次公函的交接过程中,还因为勤奋负责被表扬,这些种种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方言的困难使得我们不得不放弃了一些村子,但是也体会到了一丝电话联系的趣味,跨越经纬度,跨越天气与地域,在不同方言的碰撞中沟通,虽然有一点困难,但是努力意会发现意思是对的时候会非常开心,文化一体的认同感催生熟悉感,而这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

  在前期的与多个村子的沟通之后,最后以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作为我们的采访目标地区。唐家堡村作为今年五月份习总书记来山西视察的村落,具有较为特殊的意义,而且唐家堡村的黄花菜产业作出了规模,作出了效益,对于乡村振兴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所以我们几经辗转联系到了村党委书记,以及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村民,进行了采访。

  没有华丽辞藻的渲染,没有刻意的生搬硬套,老百姓对黄花的感情就融入到了他们点点滴滴的语言中,自小黄花相伴,长大照顾黄花为生,黄花见证了人一生的变迁。到现在,人垂垂老矣,而黄花开的依旧灿烂。不仅是黄花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使得村民关注黄花,更是自小根植于老百姓心中的对黄花的亲厚感。而这也是我们采访的目的,去挖掘深藏在百姓心中的对这片土地的依赖与眷恋,去为他们挖掘故事,去帮助他们宣传,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我从小居住在城市,对农村基层的状况不够了解,加之长期生活在南方,对北方生活的印象依旧不够深刻。而通过这次对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的线上调研,我充分感受到了北方的地域文化、塞外文化的宽广辽阔,并且对走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们有了全新的了解。不仅仅是在新闻报道里看到那样浮于纸面的文字形象,我们更是看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心理与企盼,感受到了他们爱民、爱村、爱党、爱国的热血情怀,非同一般的判断力、执行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一切都令我印象深刻、敬佩不已。

  在这将近一个月与村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我自己的身心都得到了一次涤荡。在这个过程中,每天都会忙忙碌碌的,被大大小小的琐事充实着,但是为了探寻乡村振兴背后的秘密,看着一个个村庄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实现自我发展,会让我有一种下到一线切实参与进他们的生产生活的冲动。采访时,我会与村庄负责人耐心沟通,尽可能全面的提出乡村发展的问题;采访后我会认真转录,时刻对每个提出的问题负责,在采访唐家堡村的这段时间里,每一点、每一滴付出都令我感到充实与幸福。也正是因为艰苦的生活环境,让我对那些一线的驻村干部更是心生一份敬意,也许就是因为村民们那一张张淳朴憨厚的脸吧,驻村干部们将自己的热忱都抛洒在了那一方田野之上,为的就是守护那些纯净、美好、还有阳光吧。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对于采访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了。采访不是强硬的要求,不是一味的询问,而是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是讲述故事,是了解现实。听到他们未说出口的话,体味人间百情。(通讯员 李雨)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雨供图。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