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传承红色记忆

  为了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近日我们访游了位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开国元勋朱德的故居。

  造访元帅故居的前一夜,我仔细翻阅了朱德元帅的生平。朱德元帅的生平,如同一本分为上下册的小说:南昌起义突兀的转折,几乎使得元帅的一生分为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在平淡的默默无闻和平淡的惊天动地之下,看似波谲云诡的情节中,隐藏着元帅平凡伟大的真谛。怀着这样崇敬的心情,我写下这段文字,回忆朱德元帅,感受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希望我能从元帅的生平中得到启发,或是借助此文激励更多的人,将朱德元帅的精神传承下去。

  战士·英雄 

  作为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朱德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元帅的半生的经历,随意列举几点都令一般人望尘莫及;历史书上近代中国的每件大事,似乎都与这位伟大的领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28年4月湘南起义前,朱德率领部万余人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率先提出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决,充分发挥我军机动灵活的优势,避免与敌方优势兵力短兵相接,由此取得了五斗江,新老七溪岭,龙源口等战斗的胜利;1929年,他和毛泽东以武装斗争发动土地革命,在神州大地上点起星星之火,使红色政权在日后得以形成燎原之势;1934年,他出席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成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月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8月,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左、右两路军北上,朱德率红军总部随左路军行动,同年同刘伯承对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错误行为进行斗争,挽救红军于危难。1937年8月,在全面抗战中任八路军总指挥,9月率部赴山西抗日前线,和彭德怀部署平型关战役,后又配合忻口会战,并指挥八路军各师实行战略展开,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3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反“扫荡”斗争,粉碎日军对太行山根据地的第二次“九路围攻”。1940年 7月,和彭德怀、左权联名部署“百团大战”。1949年3月,朱德和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挺进北平。1949年10月1日,朱德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是我们应该崇敬的英雄。

   父母的儿子·党的儿子 

  今年寒假,就抱着这样一份崇敬的心,我去找寻了朱德将军当年留下过的足迹,在朱德故居里,似乎依然可以看到他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朱德故居始建于清代嘉庆末年,是朱家先辈从广东入川的第二住地,至今已有19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土木结构房屋,典型的川北农家小院。朱德从9岁开始住在这里,住了整整14年,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屋内按照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其家人使用过的物品,堂屋门楣上方的匾额系一代文豪郭沫若亲笔书赠,屋侧的“双柏树”、“琳琅井”是朱德当年劳动、学习的见证物。整个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6平方米。整栋建筑分三个部分组成:正面是堂屋、歇屋、厨房,均为原始的土墙壁,青瓦房盖,黄土地板。东厢房为客房、蚕房和煮酒作坊,全是土木穿斗结构建筑。西厢房是歇屋和猪、牛圈,猪、牛圈顶是茅草天盖。整个建筑为单檐悬山布瓦顶,土墙板壁混缀的典型民间用房,显得古朴雅致。堂屋西侧第一间是朱德祖父朱邦俊夫妇的卧室,楼上是朱德的卧室兼书房,里面转角处是厨房。厨房外隔壁是朱德养父朱世连夫妇的卧室。堂屋东侧第一间至第三间是朱德的三叔朱世和、四叔朱世禄夫妇的卧室,那时全家十四口人就挤在这座房子居住。

  穿过石阶小道,踏进竹门,旁边有一池碧绿的荷花,配上这三合院,别有一番滋味!《爱莲说》有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般是用来形容品行端正高洁之人,恰巧因为门口有着这么一池莲花,给整个故居不光增添了美景,同时也增添了几分生机,给人以舒服愉悦之感,更加让我们认识到朱德将军是一位正人君子,有着纯正的品格。朱德的祖父母卧房里面摆放着两张床。朱德住在祖父母房间的阁楼上,阁楼边上放了一个小楼梯,朱德的房间里面放着一张床、一张书桌、一幅画,房间十分通透,简单。这是朱德生父母的卧室,房间陈设一目了然。我的思绪仿佛飘回了1900年1月,14岁的朱德正在和家人交谈着。不同于此时脑海中突然闪现如果他们还在的话,该是一副怎么样的情景,相信朱德大将军也享受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父母亲的爱吧,他们一家人也是其乐融融的谈论着过去吧......

  看完那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也拥有的房子,物品,我内心思考着朱德将军与国家,与党的联系。我了解到,朱德的母亲生了13个孩子,但是家庭贫困,无力喂养,只有6男2女存活下来。朱德6岁时和他的两个哥哥一起被送到私塾读书。他一直学习认真刻苦,成绩总比那些地主子弟强,但却因为是穷孩子而受到富家子弟的欺辱。所以在朱德幼小的心中,已经萌发了对人世间不公平的念恨。朱德9岁那年,四川大旱,贫穷人民十分艰难,朱德一家也因贫穷而不得不分开了,朱德随伯父母迁到大湾。这一年的遭遇给了他很大的刺激,我认为就是有这些事情启发了幼小的朱德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或许在他的心中早已决定寻求新的生活道路,在也看不习惯有人因为权力而压迫平民。1905年时,正值19岁的朱德参加了乡试,不久又到顺庆府参加府试,考了前20名。这令朱家老少欢喜异常,盼望他省试中榜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但是朱德这时的心思并不在科举仕途上,他受不了看到这么多贫苦人民在暗无天日中度过,他知道要想救国,必须富国强兵,因此他向往接受“新学”的教育。就在这时清政府废除了科举考试,朱德乘机说服家人上了顺庆府高等小学堂,半年后又转到中学堂就读。1909年,朱德终于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这里,他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了他一生的救国生涯。

  在朱德元帅的心中,他不仅是父母的儿子,更是党的儿子。在理论和实践中确定了中国共产党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后,朱德几经波折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长期忍受“无人听从的管理者”的待遇,更在危难中几度挽救红军。朱德将自己与党,国家建立起联系。其实,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家庭与国家的选择题里义无反顾的选择国家,而朱德就是一个大公无私,能与弟兄们同甘共苦的人。朱德一直很爱护自己的部下,他的生活和衣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一起同甘共苦,部下都说他眼光和蔼,并且喜欢和自己的士兵作在一起,有时候,他把自己的马给走累了的兄弟,自己呢,经常步行,一点架子都没有,从军事战略和战术上说,中国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位像朱德这么有领导才能的将领。如今社会安详和谐,官员各司其职,也没有前社会那种高官凭借官职欺压百姓,而正是因为官员可以像朱德那样与人民团结一心,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才会无条件皮配合,国家才更安宁。我要学习朱德元帅心系人民的质朴情怀,他当年写诗赞扬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是“只见仆不见官”,他自己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他身经百战,却从不居功自傲,身居高位,却依然过着普通人的简朴生活,功勋卓越,却依然平易谦逊的像普通人,我也要和他一样,做最谦虚朴实的自己。

  对于可能会对党有所损害的思想,朱德绝不允许他们的存在;对于党何去何从的宏观规划,朱德一定做到尽善尽美。在处理一些重大问题的时候,朱德体现出了极高的思想性。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总结上总结“大跃进”的失误时,他就再次强调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观点,并指出发展生产力要遵循客观规律,他在会议上说:“要把大家的积极性引导到农业,工业,手工业上去,引导大家同自然做斗争,但是又不能几千万人,几百万人齐上阵的形式,这样干不了大事,而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去干,客观规律不能违背,只要我们学会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一定会站稳脚跟,并且继续向前发展。”在朱德眼里,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他重视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山区经济和实行多种经营;主张发展手工业生产和办好手工业合作社以及允许个体手工业存在和发展;反对平均主义“大锅饭”和坚持勤俭持家。朱德的这些重要经济思想,对当前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朱德关于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的观点至今并未过时,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朱德极高的思想点值得我们去分析,学习,发挥其极致作用。

   素质·信念·历史 

  1928年4月,朱毛井冈山会师时,心情兴奋的毛泽东特地换下穿惯的长布衫,找人连夜赶做灰布军装,只为能够穿戴整整齐齐,会见大名鼎鼎的朱德。”

  走出古朴典雅的朱德故居,站在故居台阶前。当黄昏逐渐辉煌,与山林交相辉映,我仿佛感受到朱德元帅跨越时空的注视。我想:在那个混乱纷争的时代,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朱德元帅是如何从“无人听从的管理者”,从南昌起义队伍的边缘到成为最后总司令的?

  回顾元帅前半生的历史,我找到了答案。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南昌起义的枪声,大大震撼了国民党高层敏感的神经。蒋介石迅速调整战略部署,对红军成合围之势。红军主力在敌军疯狂进攻的夹缝中,向赣粤边境艰难转移。适逢溽暑,红军给养困难,疲于行军,在潮汕一带因不利地形遭受重创,后又在三河坝受挫,主力被打散。主力行进到天心玗已是严冬,官兵仍着单衣,有的甚至打着赤脚,连草鞋都没有;无处筹措粮食,官兵常常饿肚子;缺乏医疗设备和药品,伤病员的得不到治疗;部队枪支弹药无法补充,战斗力越来越弱……《关于七十五团在南昌暴动中斗争经过报告》指出:师长、团长均逃走,各营、连长亦多离开。林彪带着几个黄埔四期毕业的连长找到陈毅:“现在部队不行了,一碰就垮;与其等部队当了俘虏,不如现在穿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

  在如此严峻的革命形势下,南昌起义留下的革命火种好似风雨中的烛火,随时有熄灭的可能。

  朱德护住了这支烛火。

  在天心玗军人大会上,朱德说:“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又说:“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之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时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陈毅后来说:“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基础低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众的革命信念,这是总司令的伟大。“先前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金一南教授在《苦难辉煌》中写道: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场合,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极其有限。面对不可预测的历史,能够凭借的,只有自身的素质与信念。这种坚不可摧的素质与信念,最终汇聚成深刻、敏锐的历史自觉。朱德从南昌起义队伍的边缘走到“朱毛红军“的核心,与毛泽东共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没有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神圣忘死追求真理的精神世界,无法获得这样强大的历史自觉。而没有这样强大的历史自觉,无法对自身乃至对中国革命做出这样惊天动地的塑造。

  在加入共产党之前,朱德就有了自己的追求。从早年间加入同盟会到后来加入红军,从最初加入红军到1927年南昌起义,朱德始终稳步前进着,坚持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他没有像其他才华横溢的天才一样展现出极高的风采,纵横裨阖,却在红军陷入危难的时候挽救红军于危难,甚至改变了整个革命的走向。参加井冈山早期斗争的谭震林解放之后曾说,留在三河坝的那部分力量如果不能保持下来,上了井冈山,而井冈山只有秋收暴动那一点力量是很难存在下去的。这无疑是对朱德极高的评价。

  我想,朱德弃文从武,苦苦追求这么久,靠的是他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还有那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我反复思考:朱德入党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自己选择的信仰和担当。这种无私奉献,执着而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让我们为之折服,为之感动,更能感受到一种激励和鞭策。没有任何杂念,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只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向党靠近,是朱德平凡伟大的真谛。正是因为他救国救民的坚定决心,如此追求真理的精神,如此真诚的入党,才感动了周恩来,感动了党和组织。我又由此思考,大学的团支书和班长都是要为了班上的事情而忙碌的,为了同学们的事情往往顾不上自己的事情,像我大一作为班长,每到事情繁多的时候我就会开始抱怨,为什么要无条件为同学服务呢,但是我逐渐了解朱德元帅之后,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幼稚,我甚至没有宽阔的胸怀,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虽然我是渺小的存在,但是我也可以为了这个国家做些什么,即使微不足道。

  古人云:“忠诚盛於内,贲於外,形於四海。”忠诚是中国道德传统中的瑰宝,只有对党忠诚,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站稳政治立场。在朱德一次小组会议发言时林彪诬陷朱德反对毛泽东思想,是借马克思主义来反对毛主席,甚至攻击朱德说:“别看你没有本事,整天笑嘻嘻的,其实你有野心,总想当领袖。”同时,康生也在会上诽谤朱德是“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没入党,还是党外人士”;并说朱德“是搞资本主义那一套”……所以在朱德的一生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是被小人威胁,污蔑,但是就是凭着他对党保持敬畏,满怀忠心,才让他免遭伤害。所以我明白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党员,任何时候都要与党同心同向同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竭尽全力完成党赋予我们的任务,我现在就要向党员看齐,严格规整自己的思想。我要学习朱德对党的绝对忠诚,为人做事落落大方,这样才会被党和组织相信。

  我们回顾朱德同志伟大的一生,回忆他的先进思想,感受他的炽热情怀,是为了学习他的优秀品格,继承他的优良传统,我要以朱德同志为榜样,积极进取,当好人民仆,为中国梦而奋斗不息。(通讯员 李军玮 饶芳)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