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寓教于“梦”,情系三农

     支教是我上大学以来最想做的事情之一。

  就读于农业大学的我,相对于其他高校的学子可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我国、我省的农业、农村、农民。四川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省份之一,一直以来由于多山地、交通不便等原因,以凉山州为代表的许多地区发展十分滞后,当地居民多以务农为生,生计贫困显著。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四川省直至2020年才实现全域脱贫。

  凉山州部分片区的调研经历,让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我清晰而深刻地体会到了属于深山的农村与立于平原的城市之间的鸿差。国家近几年来一直在倡导扶贫先扶智——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管学校硬件设施修得再好,落后的发展、闭塞的生活、艰苦的环境等重重阻碍的存在,农村总归难以留住优秀的人才,也缺少足够的师资资源以供学科的专业化分工。因此在农村里,一个老师教多个学科的情形十分常见。

  那山里的孩子们呢?

  我常常会感慨生于中国是一件十分幸运和幸福的事。对 “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的坚持与追求,让祖国在富强与复兴的路上不会落下一个人。然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正处于“先富带动后富”阶段的我们,仍需要正视和承认目前社会的贫富差距、承认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承认出生于农村的孩子与出生于城市的孩子之间所接触的知识、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是有多么不同。

  山里的孩子们更需要有人带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我国的发展与成就、看看祖国正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有人带给他们诗和远方,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初心、梦想与信仰的力量,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发展自己以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种子。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拥有“大我精神”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品质之一。历史上,从不乏把自我发展与国家发展相连、把自己的梦想寓于国家梦想的实现中的国人。但为何“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词会走红?为何国家会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政策,欲将各领域的人才引入农村、支持三农的发展?

  以前的我,总想着去往发展更好的地方,想着城市里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现在的我,也在思考着,作为中国人,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作为农业大学的学子,更有着一份责任去致力于我国的三农建设。

  在达州万源市八台中心校的支教活动已接近尾声,每每想起孩子真诚而澄澈的眼神,想起他们上课时的积极与配合,想起他们对我说的话、赠予我的礼物,我的内心都会动容无比——他们是如此地喜欢我们、尊重我们,又如此地热爱求知,热爱分享。在某一刻,我竟也会觉得支教是一件充满遗憾的事——这个暑假里,我们毫无预兆地闯进了孩子们的生活,陪伴了他们,最终却又离开了他们。陪他们走的这段路太短,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还有很多知识想分享给孩子们,还有很多话想跟他们说,我想他们也是这样,但最后却只能留下一句:“谢谢老师,我会永远记得您。”

  我不知道这次支教的活动会不会改变些什么,不知道孩子们有没有听进我的话。我也不会知道他们最终有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不会知道他们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不会知道他们长大成人后会不会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但只要能帮助到他们,哪怕只是一点点,哪怕只是一个人,我们所有的工作与努力也都是值得的。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也再次认识、明确与坚定了自己最初的目标与梦想。我也希望能在助力祖国三农发展的路上,与这里的孩子们再遇。(通讯员 张楚悦)

  图为八台中心校的孩子给支教老师们的留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汝斌 摄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