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把理想播种在这个夏天

  今年夏天,为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华中科技大学赴四川凉山“非遗出海振乡村,全面小康正当时”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过越西县普雄镇呷古村、呷拖村、瓦曲村,喜德县光明镇彝欣社区等地,开展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今,实践已经告一段落,我们的凉山之旅也画上了句号。但我告诉自己,这不是最圆满的结局。在越西县、喜德县经历的种种让我对凉山地区的教育条件以及教育水平,健康问题尤其是关于艾滋方面的疾病问题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关于教育,呷古村的书记告诉我们,普雄镇的一个学校,每年考上高中的学生一只手就可以数得过来,虽然镇里的学校多媒体设备、运动场等硬件设施应有尽有,但师资力量却极其匮乏。学校里面的老师大多都是代课老师,而代课老师一般只会教学一到两年,因而很多小学生六年下来换七八个老师的现象非常常见。而不少学生或因为成绩原因,或因为家庭原因,或因为身体原因中途退学。退学的学生当中有不少都会外出打工,但又因为知识水平有限,从事的也都是薪资微薄的行业。

  知识改变命运,一个地区的教育也可以改变这个地区的命运。上一代人已经因为知识匮乏致贫,然而这一代人仍然在重复着上代人的生活,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深陷恶性循环之中。政府显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普雄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一天二十四小时值班,守着偷偷坐火车外出打工的孩子们,把这些孩子重新遣送回学校,这些孩子当中甚至有十一二岁的适龄儿童。除了普雄站,凉山大多数县镇通往外地的公路上也会有类似的值班人员。

  在呷托村,我们走访了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单亲家庭的女生告诉我们,她在这个村子里成绩算是比较优秀的,但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她的两个姐姐已经肄业出嫁,今后她也有可能无法继续完成学业,等待她的也许是重复两位的人生。我看到这些,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我能为这个女生做什么,我们能为凉山地区这样的孩子们做什么,我们能为中国类似的孩子做什么?我想这样的状况不仅仅会在凉山出现,在很多老少边穷地区也会出现。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呷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吉皮五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卓 摄

  曾经很多人提到凉山,第一反应会是毒品,会是艾滋病。不可否认,凉山地区确实有不少艾滋病患者。实践队住宿的索玛宾馆的对面就是一个曾经看押过3000多人的戒毒所。但我更关心的是他们为何会感染艾滋病,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家破人亡?首先当然是毒品,但是我们是否思考过毒品从哪里来,什么样的人才能制造出类似海洛因这样的毒品。

  答案呼之欲出,能够制造毒品的人必然是精通化工流程的知识分子,但凉山地区去哪里找精通制毒的人。这些艾滋病患者并不是犯罪者,他们只是毒品的受害者,我们不应该用世俗凉薄的目光去看待他们,我们更不应该对凉山这个地区,这个地区的人民冷眼相待。

  有时候,我会感到很庆幸。庆幸我拥有开明的父母,从小就让我接受教育,从未中断,一直到现在升入大学。但又有多少凉山同胞能如我这般幸运?当我看到我小时候的玩伴已经结婚,他们的孩子都已经入学的时候,我是幸运的;当我看到小小的孩子早早辍学,离开校园的时候,我是幸运的。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无比真实地发生在我的身边,毫无疑问,我是幸运的。因此我更加感恩生活,感恩这个社会。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凉山人,看到这些状况,我会想,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尤其是像我这样从凉山本地读书考入双一流大学的学生,肩上的担子无疑会比其他人更重,扮演的角色也会比其他人更加重要。

  像凉山这样生活条件艰的地方,外地鲜有人能在凉山地区长期工作。而很多当地人拼命地努力也只是为了离开。外面的人不愿意进来,里面的人拼尽全力离开,那么剩下的都会是些什么人——年迈的老人、懵懂的孩子、庸碌而不求上进的人。中国有多少个“凉山”啊?试想当地的人才如果都离开了,这些地区的发展怎么办,“凉山”的未来怎么办?

  我很感谢那些心地善良愿意伸出援手帮助凉山一步步变好的人,但一个地区的发展,最有效的还是靠当地人带领当地人。你的家乡发展不靠你还能靠谁呢?那么很显然,像我这样当地土生土长的大学生就应当肩负起这沉甸甸的担子,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我国有很多地区自然状况、经济条件、社会发展水平都和凉山相似,而我能做的就是去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为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健康事业,交通事业等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职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我们为自己的家乡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不仅仅是在帮自己,帮助乡亲父老,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通讯员 孙小兵)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