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
  • banner2
首页 >> 新闻纪实 >> 感悟收获 >> 正文

一览乡村风貌 体味振兴之程

  为了向乡村的儿童们提供一定的教育支援,也为了更加了解乡村风貌风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星野”志愿服务队于7月6日到达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华容小学,开始了调研活动。

  即便已经提前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准备活动,但到达目的地后仍旧有许多工作需要处理。因此,前几日的主要任务便是清洁洒扫,安顿行李,以及熟悉周边环境。

  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一片居民区,而华容小学则位于居民区较为中心的位置,周围巷道蜿蜒交错,楼房密集,高墙矮户鳞次栉比,时有孩童追逐嬉戏,老人们则搬着座椅坐在自家大门前,感受着闷热夏季里少有的清爽的穿巷风从门前轻拂而过,落进另一处人家的院子里。闲谈声,笑闹声,某户厨房里飘来的油火声,和着护院狼狗的犬吠和院外树上的蝉鸣,共同绘制了一副声色并茂的市井生活图貌,和谐而安宁,但,也有些拥挤。

图为城区局部,因楼房过密,街道太窄,搅拌车无法进入现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柳泽旭 摄

  是的,的确是拥挤感,而且是令我感到熟悉而安心的拥挤感。这片城区给我的感觉就和我小时候生活过的那片城区一样。有种类齐全的店铺,有相互和睦的邻居街坊,有平房有高楼,还有藏在人家屋子里的小卖部、发廊和棋牌室。人们可以大摇大摆地开着家门,把餐桌摆在门口,对着大街用餐,不用怕突然过去的大车扬尘,也不怕过路的行人会有所不满而指指点点,这一习惯,与我常听闻的农村杂院居住的习惯一模一样。

  除此之外,这片城区还有许多早已在城市中难得一见的“习惯”——路口的商贩,在居民区大街上随意燃放烟花爆竹,全然不顾扬起的尘灰有没有污染空气;也不管鞭炮的炸裂声会不会惊扰周遭的居民。废品回收站的设立点没有足够容量的库房,于是被回收的物件只能向垃圾一样堆砌在院落中,落满尘灰与蛛网,生出一团又一团的蚊蝇与臭虫。而当我们上前询问时,得到的答复竟是惊人的相似:“一直都是这样。”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习惯,就像那户人家,总把饭桌摆到门口,邀左邻右舍一齐共享一样;一个村子有一个村子的习惯,就像人们总会去某家店买烟酒茶水,总会去某一个菜市场买日常吃食所需的果蔬肉类一样,燃放鞭炮是此地习惯,堆砌杂物是此地习惯,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用“习惯”二字概括甚至搪塞过去,但当这些习惯集合到一起之后,就成为了一个地区的特定风貌,成了这一片区域根深蒂固,怎么甩也甩不掉的随影。

图为城区中仍在建设的道路和仍在改建的民房的照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柳泽旭 摄

  我所处的这片城区,肯定也是从低矮的农房逐渐变为现在的模样。人们住上了三层洋楼,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和空调,衣服越穿越亮,生活越来越好,但总有些东西,却怎么改也改不掉,就像城区里仍有未拆除的低矮土坯房和泥泞道路,仍有尚未建设完成的新楼房一样。乡村振兴,也不能只是简单地添置新房和增加收入,这些涉及城市文明和个人素养的“习惯”,同样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这片“习惯”堆砌而成的“拥挤”乱象,也同样是需要进行整改的对象。

  楼房的翻新仍在继续,乡村振兴的道路依旧漫长,我辈虽无通天之能,但也希望能在此小小的一片城区,贡献出一份绵薄的力量。(通讯员 柳泽旭)

责任编辑:蒋宇骏